中国药企抗癌已在风口 最有效方式是加强自主研发
发布时间:2018-08-16 16:54:14 来源:互联网
7月11日讯 谈癌色变,这并非夸张。在这背后,一方面有些家庭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药费,不得不接受亲人离开的残酷现实;另一方面这又促进了新技术和新药物的研发进展,它们带来前行的希望并共同解决癌症难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现在进口药贵、药物可及性差是事实,但中国正处在肿瘤药物研发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人才、资本、政策还是市场需求,都预示着创新药物研发正在走向成熟。不过,担负着中国人抗癌重任的药企还要走很长的路,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方式是继续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欧美也有高价格原研药
实际上,受研发成本高等多重因素影响,进口靶向抗癌药物的“天价”让不少癌症患者望而却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林调医生对记者表示,以骨肉瘤的化疗药物为例,NCCN指南的一线化疗药物基本都有医保范围内的国产制剂,医保报销比例一般四成或以上,每周期化疗医保核销后,患者需大概自付5000元到1.5万元,如果选择自费新型药物或者自费的二线药物,则每周期化疗需增加2万~4万元左右费用,常规化疗12~16个周期的话,大概费用相差20万~40万元。“80%以上的患者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会接受医保范围内的化疗药物,只有少部分经济宽裕或者因为病情需要的患者,选择二线或者新型高效的抗肿瘤药物。”
林调说,现在医保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但仍有一些进口药和国产新药需要自费。有些出现耐药性或使用一线药物没有效果的患者才会考虑。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2017年发布的《以药物创新应对癌症的挑战》报告指出,中国城镇人均承担的肺癌跟胃癌治疗费用达9900美元。中国每年的家庭支出费用平均为8500美元。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这个负担是非常巨大的。”知名肺癌治疗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也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直言。据统计,就全国来说,一个家庭平均一年的支出费用是8500美元,如果有人得了肺癌,就意味着这个家庭一年的总支出没有了。海外医疗中介机构盛诺一家副总经理兼首席医务官王舜则坦言,由于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太低,研发投入又很大,再加上原研药(原创性的新药)专利期到期后会面临价格腰斩,药企会把利润和成本都核算到药价里。
“其实就算是在欧美国家,原研药的价格同样很高,并不是只有中国才存在这个问题。”王舜指出,实际上癌症有差异性,某一种药物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患者,说明书只是指导性意见,更多还需要遵从医嘱、由临床医生来作进一步判断。
部分进口药价格有松动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进口药尤其是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很多价格远超周边国家。为解决老百姓用药贵、用药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促进(进口)药降价,包括实现抗癌药品零税率等。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消息,从5月起,实行三措并举降低抗癌药价——进口药品实行零关税;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采购;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部分省份药采平台的数据发现,部分进口药品出现价格松动的现象。7月4日,陕西省药采平台发布消息称,根据企业申请,将西安杨森原研药达珂(注射用地西他滨,50mg)的采购价由10339元/瓶调整为4996元/瓶,降幅51.7%。无独有偶,辉瑞先后在湖北省和甘肃省申请对部分产品降价。
另一个好的现象是,中国的肿瘤药物研发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临床试验数量直线上升,并已超过英国。截至2017年底,中国有超过450项新分子实体药物(NMEs)相关的肿瘤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其中有近60项PD-1/L1相关的免疫肿瘤学试验(注:上述并未包含未注册及尚处于临床前期的临床试验项目)。而截至2017年10月23日,中国有121项CAR-T研究正在进行。
“确实是大不一样,现在CRO(药品合同组织)的话语权已经跟前两年大不一样了。”思路迪战略市场总监白跃宗说,现在研发环境好,都铆着劲做,对于同一种疾病,会有多家企业竞争研发。比如PD-1/L1,申请的企业就有几十家,真正在做的也有10多家,CRO组织也会挑选成功率更高的项目来做。
数据显示,中国癌症临床试验研究还远低于美国。根据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统计,截至2018年1月,在中国进行的与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约为33407个项目,而美国的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已超过11万,为中国的3倍多。王舜也表示,随着新药和新疗法的引入,中国癌症防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国产制药企业还需在抗癌研发的路上继续加油。但是,除了药物研发方面,还需要在诊疗方案和保险上有更多配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