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临床去中药化”
发布时间:2018-08-16 16:54:04 来源:互联网
随着国家开始要求“重点跟踪监控辅助用药、医院超常使用的药品”,一些省份出现了临床“去中药化”的现象。
两会期间,有代表称:“目前,
中成药在临床上出现的‘准入难’‘限使用’‘先剔除’,已经为普遍现象,中成药已经成为医保控费、控制医疗机构药占比直接打压的对象。”笔者也曾对部分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过中成药使用情况调查。可以看出,这两年来药房里的中药,特别是中成药数量及品种比前几年少了很多,中药处方不如西药处方多,“临床去中药化”成了“潜规则”。
究其根源在于,药品费用严控,很多中成药品种的使用量较大,费用较高。其次,不少医院领导及临床医生片面认为,中药在住院治疗中并非临床必需,有没有无所谓。
另外,鉴于中药上市审批的历史原因,以及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等特点,不少地方将临床效果显著的中药品种列为辅助用药,这些现象令人担忧。
笔者认为,医院将不少中药,特别是中成药直接剔出的“一刀切”措施,不符合临床实际需求,是不科学的做法。在不少疾病的诊疗方面,中药比西药更为有效、有优势,更安全。
笔者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国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性的评价体系,让更多的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列入各种诊疗指南,让其切切实实地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要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强化对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基层医院中药,包括中成药使用所占比重的硬性考核指标,定期不定期明查暗访,对考核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并对主要领导“问责”。只有这样,才能让中药特别是中成药更好地发挥功效。
延伸阅读: 海南建设世界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开启中医药“互联网+”大门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健康旅游分会在三亚成立 黑龙江多举措培养中医药人才 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 从管理层面讲述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