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室疾病 > 右房峡部传导特性与心房扑动诱发的关系

右房峡部传导特性与心房扑动诱发的关系

2014-05-08 16:49

  在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后及2例窦性心动过缓心脏电生理检查中,依次进行低侧右房和冠状静脉窦口刺激,检出右房峡部双向阻滞6例、双向传导2例、单向阻滞4例。在3例峡部逆钟向阻滞者,低侧右房刺激诱发出短阵顺钟向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在1例峡部顺钟向阻滞者,冠状静脉窦口刺激诱发出短阵逆钟向房扑。提示在无临床房扑史但有右房峡部单向阻滞者,可诱发短阵房扑,诱发房扑的类型与峡部阻滞方向及刺激位点有关。

  临床上对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研究表明典型房扑的发生机制与右房峡部单向阻滞有关,将峡部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即可治愈房扑[1~3]。在一个无临床房扑发作史的个体,如果他有房扑赖以发生的机制——峡部单向阻滞,能否诱发出房扑?若预先消除这种机制,能否有效预防临床房扑的出现?推想无房扑史者右房峡部传导特性可能存在多种形式,如双向传导、双向阻滞和单向阻滞。我们近来观察了12例无房扑史者的右房峡部传导特性,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近期住院进行射频消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例,其中房室结双径4例、左侧旁道5例、右中间隔慢旁道1例,均于消融成功后接受本项检查;窦性心动过缓行电生理检查者2例。共计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7±10(33~69)岁。均无高血压冠心病及临床房扑心电记录史,超声心动图未显示心脏增大。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至少5个半衰期,8例在射频消融术后留置中侧右房(MRA)、低侧右房(LLRA)、冠状静脉窦口(CSO)和His束(HBE)电极;4例插入Halo导管,在X线左前斜位透视下平行三尖瓣环放置,远端位于LLRA、近端接近CSO,同时留置CSO和HBE电极。电生理检测程序:分别在CSO和LLRA依次进行500,400和300 ms S1S1刺激,同时记录体表Ⅱ、aVF、V1导联及心内电图,走纸速度100~200 mm/s。房扑诱发程序:分别在CSO和LLRA依次从300 ms以10 ms递减进行Burst法刺激,直到心房2∶1夺获,重复一次。

  结果右房峡部传导呈双向阻滞6例、双向传导2例和单向阻滞4例。在4例单向阻滞中,表现为逆钟向阻滞3例、顺钟向阻滞1例,且均诱发了房扑。单向阻滞者原有疾病为房室结双径1例、左侧旁道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3例逆钟向阻滞者仅在LLRA诱发出短阵顺钟向房扑,在CSO不能诱发任何房扑;1例顺钟向阻滞者仅在CSO诱发出短阵逆钟向房扑,在LLRA不能诱发任何房扑。房扑诱发的重复性良好,1例可诱发短阵心房颤动但迅速转为房扑。诱发的房扑特征:周期不稳定,激动顺序可变,持续时间均<3 min(附图)。双向阻滞与双向传导者均未诱发出房扑。诱发的房扑特征 在H1行200 ms起搏诱发房扑,房扑周期不稳定,A波激动顺序有变。房扑的单向阻滞机制 房扑的发生机制被认为是右房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大折返环,且有主环与辅环之分,主环冲动围绕三尖瓣环传导,右房峡部是房扑折返环的必经之路,具有缓慢传导特性。右房峡部实际上包括三部分:三尖瓣后环—下腔静脉(Ⅰ区),三尖瓣隔环—CSO(Ⅱ区)和CSO—下腔静脉(Ⅲ区)。单向阻滞是形成折返的必要条件,典型房扑的单向阻滞点被证实均在右房峡部。若在CSO起搏,峡部出现顺钟向阻滞,起搏冲动沿三尖瓣环逆钟向传导,抵达右房峡部时,一旦单向阻滞点恢复兴奋性,则可发生逆钟向房扑。相反,若在低侧右房起搏,峡部出现逆钟向阻滞而顺钟向传导存在,因此可发生顺钟向房扑。文献认为房性早搏起源于间隔和左房较多,而起源于前侧或低侧右房较少,临床房扑以逆钟向房扑多见[3]。起源于间隔的房性早搏相当于本组起搏CSO,故易诱发出逆钟向房扑。右房峡部单向阻滞与房扑诱发 本研究初步观察到,在无临床房扑者,右房峡部传导至少有3种形式,即双向传导、双向阻滞和单向阻滞。单向阻滞又有2种表现类型,即逆钟向阻滞和顺钟向阻滞。只要存在右房峡部单向阻滞,即可诱发房扑,提示峡部单向阻滞是房扑发生的必要条件。诱发房扑的类型与峡部阻滞类型及刺激位点有关,逆钟向阻滞者只在LLRA诱发,且只诱发顺钟向房扑;顺钟向阻滞者只在CSO诱发,且只诱发逆钟向房扑。不过,本文4例诱发房扑均为短阵房扑,最长持续时间小于3 min,提示虽然房扑的诱发形成依赖于峡部单向阻滞,但房扑的维持可能还受心房其他部位电传导特性等因素的制约。房扑消融终点及长期预后 近年人们已经注意到,仅以房扑不能被诱发为消融终点,则出现较高的房扑复发率;若一个逆钟向房扑被消融后仍可诱发出顺钟向房扑,则认为房扑折返环仍然存在,因为射频电流对峡部顺钟向和逆钟向传导的影响不尽一致。Schumacher等[2]报道房扑复发率在双向阻滞者为9%、在单向阻滞者为54%、在单独双向传导延迟为100%。要证实双向阻滞,推荐消融后作电生理评价时要分别在后间隔和低侧右房壁进行起搏。Shah等[4]对21例房扑双向阻滞后复发病例再次消融,发现理想靶点是标测峡部被等电位线分开的双电位位点。作者曾观察随访9例持续性典型房扑消融的长期预后,3例右房峡部单向阻滞者有2例复发,而6例峡部双向阻滞者无1例复发,提示房扑消融的成功依赖于右房峡部双向阻滞。若以房扑不能被诱发且右房峡部出现双向阻滞为消融终点,则长期预后可能更为满意。此外,以峡部出现双向阻滞为消融终点,使得在窦律下消融房扑成为可能。Poty等[1]报道11例及Schwatzman等[5]报道7例在窦律起搏下消融峡部直到出现双向阻滞,均获得了根治房扑的长期预后。

  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术后或心电生理检查术中,进行右房峡部传导特性观察简单易得。在无临床房扑史且存在峡部单向阻滞者,诱发出短阵房扑的事实,进一步证实了房扑的发生机制。若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则可有助于筛选房扑高危人群及认识其分布规律。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皲裂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冬季过敏性皮肤病,通常发生在手脚,患...[详细]
脑卒中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中风”。近日,国际著名学...[详细]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生命与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癌症,仅次于乳...[详细]
  每个人都喜欢美食,尤其是女人,一看见好吃的就连路都走不动了...[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