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我们为什么关注雷洋事件

我们为什么关注雷洋事件

2016-05-16 09:15

  雷洋— 一个鲜活生命的殒逝激起了中国原本不平静的舆论的更大风暴,汹涌掩过了之前此起彼伏的舆论事件,国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雷洋事件上,无数国人的神经被深深的揪在了一起。

  师出名门的青年才俊的凋零令人扼腕叹息;初为人父在到首都机场接人的短暂时间内却被指称 的情节则让人拍案称奇;而雷洋的离奇死亡更让人不安揣测……,雷洋事件俨然成为了中国特定时期的一面镜子,各种力量、各种声音和各种观点交织汇集在一起,折射出中国当下各种矛盾笼罩下的人生百态。雷洋事件缘何如此牵动了国人的神经,以上原因似乎都对,又似乎都不对。

  国人的关注从刚开始对雷洋是否涉嫌 的激烈争论,再到后来国人对警方过度使用武力的怀疑,本起事件也在甚嚣尘上的争论中尘埃渐定,国人对本起事件的思考渐趋冷静客观。国人从对雷洋个人的感性的道德评判转移到对雷洋事件中警察滥用武力的理性质疑,直至呼吁正当程序彻查本案。经历了一场场大考的国人,权利觉醒和思辨能力已今非昔比。

  二

  追求真理、还原真相是人类社会前行源源不断的动力,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都无法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瞒得了任何人。正本清源有时虽然会历经曲折迂回,但理性的声音和探究终究会占据上风。雷洋事件也不例外。

  喧嚣纷扰过后,拨云散雾,国人陡然发现:原来此前关注的不是雷洋本身,而是雷洋事件;关注的不是个体私权利的放纵,而是公权力的滥用。

  雷洋终必是雷洋,无论如何师出名门,在茫茫红尘当中和任何常人一般卑微,并无过人值得关注之处。在一个老人倒地都不敢救助搀扶、退避三舍的国度,网民不可能在虚拟世界就能呈现出一个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当下的国人难有如此之多的扶弱济困的侠客义士,也无似福尔摩斯探案一般对本起事件真相的执着追求。

  网民之所以跨越了地域、年龄、职业和阶层等迅即形成了强烈关注,并不是因为雷洋本身,而是通过雷洋事件恍惚看到了自身。人们发现雷洋的遭遇并不具有偶然性,并不再是一个地球撞金星的小概率事件,每个人如此遭遇的风险骤增,今天的雷洋,可能就是明天的自己。同气相求、同声相应,雷洋事件引发了广大网民对自身生存和安全的深层思考,激起了共鸣,触动了不安。与其说是网民关注雷洋,不如说是雷洋事件促进了网民的权利觉醒。

  三

  雷洋是否 或者私德如何不检,除了影响他身边少数人之外,无关他人,在整个社会当中恐怕连一点涟漪都无法兴起,此事是小。

  整个事件的原因行为虽然起初给习惯于道德评判的网民造成了很大困扰,但网民还是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道德瑕疵,而在一个性压抑很久的年轻人想到 去满足生理需求,纵或是真,纵或不那么光明正大、甚或有些龌蹉,也仅是其个体行为,也错不至死,并不影响社会太多。倘因其违法,依法承担与其违法行为相一致的法律责任即可;若因其背弃忠贞,则由与其有利害关系的配偶和相关人员处理则罢。在本起事件当中,无需广大网民劳神,公权力除解释其正当执法所必需之外,对雷洋道德评价则无权置喙。靠道德绑架掩饰质疑、转移焦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四

  雷洋事件当中公权力是否涉嫌滥用,除了影响到雷洋本人及其家属外,则直接涉嫌侵犯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正当性和良性的行政秩序,关涉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兹事体大。

  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却又不得不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交织相处,此间难免因利益冲突发生公权力恃强凌弱的情形。与强大的国家机器力量相比,我们每个个体的力量都微不足道,纵或失势的达官显贵也不例外。国家公权力一旦失去约束,就像放出笼子里的老虎,而我们又没有选择远离的权利和自由,又没有足够的 权利和能力。谁都无法预知游荡在自己周围的这只“老虎”什么时间会兽性大发,什么时间会殃及无辜,谁都无法确保自己或者身边的亲友不会成为下一个雷洋。只要民众的人身安全的最基本的需求达不到满足,就会生活在“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惶恐当中,社会稳定就像海市蜃楼一样虚幻飘渺。

  因此,为了每个公民免于恐惧的自由和人身安全,为了确保社会的和谐共处和长治久安,不致出现官逼民反的社会裂变。就必须制衡国家公权力,将国家公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对私权利多了宽容,对公权力则多了更多限制,对公权力行使者的能力品质均提出了比一般民众更高的要求,对公权力行使的程序和内容均做了严格规范。 目的就是将其驯服在规定的轨道上运行,处于全社会的时刻监督之下,避免发生其跑出兽笼、发生类似类似雷洋事件的悲剧发生。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执法者的身体虽已跨入了二十一世纪,但思维还滞留在中世纪没有更新。迷信拳头比真理大,偏执于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错误坚持。面对权利觉醒的现代民众,不是简单粗暴的应对,就是毫无担当的推诿敷衍,纵或如唐杰诃德挑战风车般的豪情迷狂,也难以赢得掌声和喝彩,相反导致更多的不信任和强烈反弹。

  雷洋事件的处置可见一斑。警方在面对汹涌民意对正当执法的强烈质疑时,把本应公开的民众合理关切的执法过程和雷洋致死原因秘而不宣,顾左右而言他,大搞道德绑架、玩起了太极。然而,突然发现原来这副屡试不爽的神丹妙药突然失灵了,原本认为可以釜底抽薪的效果这次却变成了扬汤止沸,警方的道德绑架这不仅没有效误导了民众,却推波助澜了民众质疑,导致本次执法公信力加速流失。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社会行政法律关系网络钩织了一张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和公民免受不法侵袭的法网,每个公民都是其中的一个节点,而每个行政主体则是法网的枢纽。一个节点的破坏可以通过简单的织补即可修复,而枢纽的损坏则会造成大面积的损坏瘫痪,损害的则是更多“网民”的安全,既损害了执法公信力,又让更多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让整个社会处于不安当中。因此,处于每一个法网节点的公民,对于其他网民的遭遇和公权力的侵蚀都不可能置身事外。覆巢之下、难有完卵,我们都处在同一棵树上,关注雷洋就是关注自己,监督警方就是保护自己。雷洋事件激发强化了广大民众同根连理的认同感,激活了很多公权滥用的记忆,身处同一法治环境的广大民众感同身受、 不寒而栗,社会恐慌不胫而走,迅速蔓延。

  五

  公权滥用并不总是具有公开性,但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和刑事秩序的警察则别无选择的推向了社会矛盾的公开最前沿,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的警察执法就最易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而一些陈旧的执法观念和粗暴简单的执法方式更为广大群众所诟病,譬如:雇佣没有执法资格的人甚至黑社会背景的人联合执法、便衣执法、钓鱼执法;被失踪、被 ;躲猫猫死、喝水死等等暴露出来的执法失范、过度执法、滥用武力等现象,异态纷呈,令人惊悸惶恐;而国家的滥用警力则将警察更进一步推向了官民对立的前沿阵地:强拆、 、 等任务都压在了警察的肩上,极大透支了警察公正执法的形象,警察群体又不得不为整个社会失序集体背书。警察执法成为了构建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显见的短板,由武装到牙齿的强势警察构筑的似乎最坚固的高压线却成为了社会最脆弱、矛盾最易爆发突破的防线。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兴起逐渐打破了主流媒体对舆论信息的垄断,也终将终结官方对舆论的绝对控制。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人都成为了记者,随身携带的手机随时都可以成为一台对外实时播放的摄像机和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事实真相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互联网为我们每个人都安上了一双天眼,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他人的一双眼睛。虽然也因此偶尔不适,但在唤醒权利、监督公权和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古老国家的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对阵博弈,首先在舆论信息战当中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天平开始向私权利倾斜。

  与时俱进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虽然有些警察执法偶尔会暴露出未被驯服的残留的戾气,但警察整体执法水平也不会退化到野蛮蒙昧时代。然而类似雷洋事件现在却还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和非议,非他,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互联网时代。

  网络传播使得我们广泛地监督公权、维护私权成为可能——能够从不同渠道、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听到更多的不同于主流媒体的声音,锻炼和提升了民众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催生了民众的权利自觉;同时互联网让民众更容易交流沟通的同时,更容易形成“同病相怜”的共识,抱团取暖的安全需求使得民众更容易组织起来。互联网使得民众不再安之若素,不再活在一个由他人灌输给自己的非黑即白的世界,更不再安于一种由他人为自己设定好的逆来顺受还要感激涕零的生活模式。

  在网络魔镜的照耀下原本以为清静澄明的世界逐渐露出了本真面目,使我们不适,使我们恐慌,却也使得我们丢掉幻想、不再轻信,不再沉默。我们围观、我们关注、我们呼唤公平和正义。我们不想成为下一个雷洋,我们真心希望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社会。

  无论雷洋是否 , 他的死亡还是令人痛惜。但另外一方面,雷洋的死亡也不会白费,雷洋事件催生了公民权利的苏醒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终必是一种进步。这会促使当政者警醒,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倒逼警察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权利,即便行政相对人是一介草民、一个罪犯,也依法应得到公正对待,依法享有做人的那份权利和尊严。

  毕竟,线上汹涌澎湃的舆论关注比线下血流成河要文明的多、社会进步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看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也会从头发来判断,乌黑亮丽的头...[详细]
  怎么护发效果比较好   1、多吃海藻   头发的光泽度很大程度...[详细]
  更年期心慌气短是更年期感到燥热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女性在40-...[详细]
  人的身体是个循环系统,那怎么才能利用好这个循环来增强自己的...[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