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风华丨从阜外到德达,40余载医者初心
上海2025年11月18日 /美通社/ -- 2025年11月7日,立冬时节,大闸蟹正肥,江南冷雨过后桂花飘香。在这充满诗意与温暖的氛围中,一场聚焦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学术盛会在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盛大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承办,众多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科前沿动态,分享前沿研究成果。
圆桌论坛:
医路风华,阜外精神闪耀
会议开场后,便迎来了备受瞩目的圆桌论坛环节。论坛由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副院长副院长黄连军主持,主讲嘉宾阵容堪称豪华,包括孙立忠、龙村、许建屏、万峰、刘亚君、田小园、赵晓琴等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
黄连军在开场时感慨地形容此次参会的8位主角,称他们代表的1983年被分配到阜外医院的11位青年医生,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42年光阴流转,他们从青涩的研究生成长为中国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成建制地走到医学顶峰"。
回溯到1983年,医疗条件艰苦的阜外医院见证了这群年轻人的奋斗起点。黄连军怀揣着不到100元钱,从长春匆匆赶到阜外医院报到,只为领取那半个月23块2毛5分钱的工资,以解决接下来的吃饭问题。同样来自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孙立忠也已到岗,两个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青年,因"为了吃饱饭"的初衷选择学医。那时的阜外医院,心外科手术依赖有限国产呼吸机,小儿手术器械匮乏,医生靠数滴数控制药量,大血管手术缺乏优质缝线,常面临"苦战夜战血战"的困境。
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未磨灭他们的热情与斗志。这群医学青年每天吃完晚饭就往科室跑,看望病人、帮忙换饭票、送饭,病房关门后便去放射科看影像、在值班室钻研病例,直至深夜。正是这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让他们在42年后几乎全部成为国内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心血管医疗历史的谱写。
孙立忠和黄连军这对同乡加同学,结下四十七年深厚情谊,一起创办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孙立忠发明的"孙氏手术"更是成为国际大血管外科的标准术式。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的核心团队大多来自阜外,带来的不仅是国内前沿的心血管技术,更是阜外的精神内核。在德达,"心眼好、技术精、肯担当"被奉为圭臬,这是黄连军从白求恩精神中提炼出的行医准则,也是阜外精神的当代诠释。
座谈会最后,阜外83级的医疗前辈向在阜外学习过的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的青年医护赠送了听诊器,希望他们传承阜外精神、白求恩精神,对工作极端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当年轻医生们接过听诊器,与老专家们合影留念时,镜头定格的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医学传奇,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

专场交流:
聚焦热点,共话前沿技术
除圆桌论坛,会议还设置多孔型房缺介入治疗专场交流会议和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专场学术交流会议。
在多孔型房缺介入治疗专场,沈捷介绍儿童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李欣分享超声诊断和术中监测方法,杨呈伟讲解封堵器应用,袁旭春、胡海波、吴文辉等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卵圆孔未闭介入治疗专场同样精彩。胡海波介绍再次介入手术处理方法,蒲俊舟分析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吴文辉分享可吸收封堵器临床应用案例,张浩讲述并发症案例及处理方法,彭明亮介绍特殊类型穿刺介入封堵治疗,杨呈伟分享术后磁共振影像随访案例。最后,袁旭春、胡海波、吴文辉等专家讨论总结。
此次会议为心血管领域专家学者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思想碰撞融合。从阜外红楼到德达医院,变的是环境与手段,不变的是初心与精神。相信在阜外精神引领下,中国心血管医疗事业将不断突破,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也将砥砺前行,努力书写新辉煌。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标签:
下一篇:没有了
- 旭化成微电子将在CES®︎2026发布兼顾隐私保护和便捷体验的银龄科技与宠物科技解决方案
- 沃特世推出与Empower软件集成的电雾式检测器,显著提升实验室生产力及样品通量
- Shilpa宣布OERIS™I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 继EG12014台康生技再度与山德士签订第二个HER2生物类似药EG1206A全球销售合约
- 世界肺炎日丨秋冬时节老年肺炎高发,专家呼吁早预防早诊治
- 打破学科壁垒,贯通产学研链条:宁诺以"无边界"理念回应智能时代命题
- SCIEX官宣:高分辨质谱系列即将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
- 诺华宣布:已完成对 Tourmaline Bio 公司收购
- BIOCHINA2026----融合•领先:全球生物医药伙伴齐聚苏州
- 晶泰科技AI破局生发难题,"双子星"新分子联用引领突破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