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邻医网资讯频道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全球 III 期试验显示nerandomilast可减缓IPF和PPF患者肺功能下降,且停...

发布时间:2025-05-20 20:30:09  来源:互联网
  • 在研药物nerandomilast在其III期临床试验FIBRONEER™-IPF和FIBRONEER™-ILD中均达到主要终点。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该在研药物治疗的第52周,患者的用力肺活量 (FVC) [mL]较基线的绝对变化显著降低。[1,2]
  • 在两项临床试验中,nerandomilast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保持一致,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与安慰剂组相当。[1,2]
  • 虽然两项临床试验的关键次要复合终点(首次出现急性IPF/ILD加重、首次因呼吸系统原因住院或死亡的时间)均未达到。但是,在FIBRONEER™-ILD临床试验中,仍可发现接受 nerandomilast 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低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1,2]
  • Nerandomilast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展性肺纤维化 (PPF)的新药上市申请已在美国、中国和欧盟递交,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将陆续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德国殷格翰 2025年5月20日 /美通社/ -- 2025年5月19日,勃林格殷格翰公布了FIBRONEER™-IPF和FIBRONEER™-ILD III期临床试验的详细结果。这两项临床试验分别评估了在研口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B (PDE4B)抑制剂nerandomilast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展性肺纤维化 (PPF)患者中的疗效,受试者包含接受及未接受基础抗纤维化治疗的群体。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并作为最新突破性进展在美国胸科学会(ATS)2025年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公布。

两项临床试验中,9mg和18mg两种剂量组均达到主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无论有无基础抗纤维化治疗,作为衡量肺功能的重要指标,[3]治疗组在第52周时用力肺活量 (FVC) [mL] 较基线的绝对变化值均显著降低。[1,2]

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凯克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医学博士Toby Maher表示:"科学界在推进新临床研究时会经历多重挑战,因此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展性肺纤维化(PPF)仍在持续给患者带来毁灭性的影响。Nerandomilast两项III期临床试验同时达到主要终点,是科学界的重大突破。这一成果彰显了nerandomilast无论是作为单一疗法还是与现有治疗方案的联合使用,在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在这两项试验中,观察到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终止的发生率相当:在FIBRONEER™-IPF中,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终止的比例在nerandomilast 18mg组、9mg组及安慰剂组分别为14%、11.7%和10.7%。[1,2]在FIBRONEER™-ILD 中,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终止的比例在nerandomilast 18 mg组、9 mg组和安慰剂分别为8.1%、9%和10.2%。[2]在这两项试验中,nerandomilast组与安慰剂组在特定不良事件(血管炎、抑郁、自杀倾向或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上均相似。[1,2]

勃林格殷格翰人用药品业务负责人、执行董事会成员Shashank Deshpande表示:"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进展性肺纤维化是预后极差的疾病,半数患者在确诊后五年内死亡。尽管现实严峻,但持续的研究可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目前仍亟需更多治疗手段。Nerandomilast最新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数据表明,其有望满足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展性肺纤维化(PPF)患者的治疗需求。"

FIBRONEER -IPF :研究设计与结果 [1]

FIBRONEER™-IPF (NCT05321069)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评估nerandomilast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中至少治疗52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来自36个国家的1177名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nerandomilast 9 mg,每日两次(n=392)、nerandomilast 18 mg,每日两次(n=392)或安慰剂(n=393)治疗。随机分组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基础抗纤维化治疗进行分层,入组时有77.7%的患者正在接受尼达尼布或吡非尼酮治疗。

治疗第52周时的关键疗效结果已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包含:


安慰剂

 

Nerandomilast 9 mg

每天两次

Nerandomilast 18 mg

每天两次

主要终点 FVC 较基线变化的校正后均值)

所有患者

−183.5 mL (n=391)

(95%[CI]: -210.9 至 -156.1)

−138.6 mL (n=390)

(95% [CI]: -165.6 至 -111.6)

−114.7 mL (n=392)

(95%[CI]: -141.8 至 -87.5)

主要终点亚组分析( FVC 较基线变化的校正后均值 *

*试验未预设检验亚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效力

未接受基础抗纤维化治疗

−148.7 mL (n=87)

−70.4 mL (n=86)

−79.2 mL (n=87)

接受尼达尼布治疗

−191.6 mL (n=172)

−130.7 mL (n=184)

−118.5 mL (n=178)

接受吡非尼酮治疗

−197.0 mL (n=132)

−201.8 mL (n=120)

−133.7 mL (n=127)

关键次要复合终点(首次出现急性IPF/ILD加重、首次因呼吸系统原因住院或死亡时间)未达到。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安慰剂组发生率16.0%,nerandomilast 9 mg组发生率31.1%、nerandomilast 18 mg组发生率41.3%。腹泻是最常见的导致试验方案终止的不良事件,因腹泻导致停药的比例在nerandomilast 9mg、nerandomilast 18mg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8%、6.1%、0.5%。其他不良事件在各治疗组之间发生率均衡,尤其是血管炎、抑郁、自杀倾向或药物性肝损伤等特定关注的不良事件,在nerandomilast组与安慰剂组发生率相当。在各治疗组中,接受基础抗纤维化治疗的患者因不良事件导致试验方案终止的发生率均更高。接受安慰剂、nerandomilast 9 mg和nerandomilast 18 mg治疗的患者中,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 和 30%,致死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 5%、4% 和 2%。

FIBRONEER™-ILD :研究设计与结果 [2]

FIBRONEER™-ILD (NCT05321082) 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评估nerandomilast在进展性纤维化(PPF)患者中至少治疗52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共计1,176名来自44个国家及地区的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接受nerandomilast 9 mg每日两次(n=393)、nerandomilast 18mg 每日两次(n=391)或安慰剂每日两次(n=392)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基础抗纤维化治疗进行分层分析,其中43.5%的患者正在接受尼达尼布治疗。

治疗第52周时的关键疗效结果已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包含:


安慰剂

 

Nerandomilast 9 mg

每日两次

Nerandomilast 18 mg

每日两次

主要终点 FVC 较基线变化的校正后均值)

所有患者

−165.8 mL (n=391)

(95% [CI]: -190.5 至 -141.0)

−84.6 mL (n=390)

(95% [CI]: -109.6 至 -59.7)

−98.6 mL (n=390)

(95% [CI]: -123.7 至 -73.4)

主要终点亚组分析( FVC 较基线变化的校正后均值 *

*试验未预设检验亚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效力

未接受基础治疗

−154.1 mL (n=222)

(95% [CI]: -187.1 至-121.2)

−82.3 mL (n=217)

(95% [CI]: -115.9 至 -48.8)

−95.2 mL (n=220)

(95% [CI]: -128.6 至 -61.9)

接受尼达尼布治疗*

−180.9 mL (n=169)

(95% [CI]: -218.6 至 -143.2)

−87.8 mL (n=173)

(95% [CI]: -125.4 至 -50.2)

−102.9 mL (n=170)

(95% [CI]: -141.2 至 -64.5)

*2例患者服用的是吡非尼酮而非尼达尼布。这些被归类为方案偏差,但这些患者的数据被作为基础尼达尼布治疗组的一部分进行分析。

关键次要复合终点(首次出现急性加重、因呼吸系统原因住院或死亡)无统计学意义,但两个治疗组的死亡率均较少:与安慰剂组(n=50/12.8%)相比,nerandomilast 9 mg组(n=33/8.4%)、nerandomilast 18 mg组(n=24/6.1%)。

Nerandomilast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征与FIBRONEER™-IPF试验基本一致。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在治疗的52周内,安慰剂组、nerandomilast 9mg 每日两次组、nerandomilast 18mg每日两次组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4.7%、29.5%及36.6%。在血管炎、抑郁或自杀等特别值得关注的不良事件方面,nerandomilast组与安慰剂组之间并无差异。最常导致患者终止治疗的不良事件是"病情加重"(即肺纤维化恶化)和腹泻:nerandomilast 9 mg组、nerandomilast 18 mg组、安慰剂组的病情加重发生率分别为1.5%、1.0%和3.1%;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1.3%、2.6%和0.5% 。接受基础尼达尼布治疗和未接受基础尼达尼布治疗的患者中,因不良事件导致终止治疗的发生率大致相似。在接受安慰剂、nerandomilast 9 mg和nerandomilast18 mg治疗的患者中,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5.2%、31.8%和33.2%。接受安慰剂、nerandomilast 9 mg和nerandomilast 18 mg 治疗的患者中,致死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1%、3.6%和2.0%。

关于 nerandomilast

Nerandomilast(BI 1015550)是一款在研口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剂,目前正作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展性肺纤维化(PPF)的潜在治疗方案进行临床研究。[1,2]

Nerandomilast于2022年2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IPF突破性疗法认定。2025年4月获得FDA授予的PPF突破性疗法认定。近期,nerandomilast治疗IPF的新药申请被FDA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作出审评决定。Nerandomilast治疗PPF的新药上市申请也已向FDA递交。目前,nerandomilast治疗IPF和PPF的新药上市申请正在中国和欧盟的相关药监机构接受审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新药注册申报工作也将陆续展开。

此外,nerandomilast用于治疗IPF和PPF已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关于 IPF PPF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ILD)。[4] IPF中肺纤维化的根本病因尚不清楚。其症状包括活动时呼吸困难、持续干咳、疲劳和虚弱。[5]该疾病主要影响 50 岁以上的患者,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

患有某些非特发性肺纤维化的ILD 患者也可能出现进行性纤维化表型,称为进展性肺纤维化(PPF)。在PPF中,通常存在已知的潜在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硬化症)导致 ILD。[6]在除IPF以外的ILD中,PPF的定义包括呼吸症状加重、生理监测中可观察到疾病恶化,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所证实的疾病进展。[6]

IPF和PPF的患病率因地区而异。据估计,全球最多可能有360万人患有IPF,有560万人患有PPF。[7,8]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