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交礼仪 > 新加坡诺特设计集团董事长王胜杰:大艺之道

新加坡诺特设计集团董事长王胜杰:大艺之道

2016-05-25 09:30

  特邀资深记者 王世明

  “在我最初的职业规划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设计师。”作为新加坡诺特设计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王胜杰曾梦想过将来当一名大画家,用精妙的画笔,画童年记忆里那只色彩斑斓的蝴蝶;曾梦想过将来当一名探险家,在无比的刺激和挑战中放飞绚烂的人生。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时,他却选择用独特的视觉,设计缤纷的生活。

  前不久,记者采访了新加坡华裔企业家、2014年亚洲顶尖设计师荣誉获得者王胜杰教授,聆听了他一路畅达的大艺之道。

  

 

  王胜杰近影

  “母亲的粉笔头给了我童年的画家梦”

  记者 :王董事长,你好。在采访之前我们了解到,你毕业于澳洲科廷科技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从专业角度上说,你从事设计工作属于科班出身。在我看来,设计和艺术总是相通的。请介绍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艺术的?

  王胜杰: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对艺术的接触是从在母亲的服装店里涂鸦开始的。可以说,是母亲的粉笔头给了我童年的画家梦。那时我好像两岁半左右,母亲每天很忙,我就拿着母亲做衣服打板用的粉笔头在墙上、地上画一些憨态可掬的乌龟、五彩斑斓的蝴蝶和各种肤色的小伙伴,那时我幻想着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大画家。每每画脏了墙面,也因此挨了母亲不少的藤条鞭打,以至于最后母亲强行把我送进了儿童美术班。现在想来,我十分感谢母亲的良苦用心。

  记得小时候我参加过很多儿童绘画比赛,每次都会得奖,让我很有满足感。比赛都是以户外写生的形式,现场会围着很多家长,每当这些围观的大人赞美我画得好时,都会给我很大的推动力,让我越画越细致,每一次都有突破。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就已经掌握了用蜡笔和彩色铅笔绘画,喜欢上课时偷偷在课本下藏张纸,以便我随意涂鸦,所以听课很不专心。同学们也开始求我帮他们画一些不同表情的人物、动物图型,还有些同学用食堂的美食来“诱惑”我,换我画的一张漫画。最让我自豪的是,一次美术老师挑选了我的作品参加日本主办的全球儿童画画大赛,竟然还得了铜奖。

  记者:许多人的成功,都与少年时的热爱有关。应该说,你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如果发展下去,也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你后来为什么放弃了绘画呢?

  王胜杰:当时大家都说我有天赋,我自己也这么以为。现在才知道,自己年少时那点微不足道的艺术感觉哪里是什么天赋,完全是培训班绘画老师指导的功劳。

  一晃儿到了中学,因为艺术科成绩优异,我被学校推选参加国家特种艺术考试,并委任我为校刊“艺术总监”。当时我没有接触过平面设计,没有什么专业排版经验,只是靠自己有限的眼光来“胡搞瞎搞”,为刊物增添了许多手绘,令老师很满意。到了高中时期,学校没开设美术课,那两年我也几乎没有正规地接触美术,而是疯狂地迷上了户外活动,经常去远足爬山。就这样,曾经的”画家梦“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忘得一干二净。

  我一直认为,对一个人来说,他的梦想会有很多。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他的梦想几乎是说变就变的。比如被我忘记的“画家梦”,直到我当兵前必须选定一个大学要修读的科系时,我给自己未来规划的职业里包罗了探险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记者等,但就是没想过要从事艺术这个行当。

  当然,这个选择也多少与我们新加坡国情有关。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是以学业成绩为主,艺术在我们国家好像只能做为个人爱好而已。据我所知,直到今天,在新加坡还没有全职画家这样的职业。另外我不是来自艺术世家,没有任何榜样可以让我把当一名画家作为一生的追求。

  

 

  2015年,王胜杰被香港著名的创意期刊《PERSPECTIVE透视》杂志授予”40位40岁以下杰出 设计师大奖“

  “我第一次接触到设计的概念是在大学 ”

  记者:你说的很有道理,一个人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梦想,这个也不能简单地说年轻人善变。其实,每一次对梦想的丢弃,不是我们忘记了最初的追求,而是内心无法丈量和通达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追求梦想的同时要抓住面包”,中国台湾著名企业家张忠谋老先生关于梦想曾有过这样的妙论。那么,抛弃了“画家梦”后,你第一次接触到设计是在什么时候?

  王胜杰:准确地说,我第一次接触到设计的概念是在大学。高中毕业后,按照新加坡的规定,我需去服两年半兵役。我当时的想法是,服完兵役后去从事一项探险方面的职业,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刺激和挑战。但那只是我个人的梦想而已,父母的想法是我服完兵役后直接去澳洲读书。

  除了小时候的顽皮外,我始终是个听话的孩子,所以当兵前选定大学修读科系时,父母要我在澳洲的大学中挑选。按照父母的意见,我报了三所坐落在澳洲三个不同城市的大学,其中两所是建筑设计系,一所是多媒体系。当时对这些专业我并没有什么喜好与厌恶,能被哪所大学录取我也不是很关注,一切都听天由命。最后,我选择了最快答复我的大学,也就是后来就读的澳洲科廷科技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刚好也是离我们新加坡最近的澳洲城市珀斯。就这样,命运悄然地把我引向了建筑设计。

  1994年,我来到部队服兵役。训练之余,由于有绘画“功底”,我毛遂自荐给军营做了一个吉祥物雕塑,部队领导看到了很满意,以后就经常让我在体能活动和军训之余,做这些军营需要的工艺品,包括牌匾、壁画等,有时还开玩笑地喊我“王画家”。虽然那时我已经没了当画家的 与梦想,但这些真诚的玩笑,还是听得我心花怒放。现在看来,当年那些不成熟的雕塑和工艺品创作,算是我今天设计工作的启蒙吧。

  1996年我服完兵役去澳洲留学,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设计的概念。两年半军营生活里对艺术创作的简单实践,使我最后在澳洲科廷科技大学选择专业时,毅然地选择了建筑设计。

  澳洲科廷科技大学是一所管理非常严格的学校,第一学年就有50%的学生被淘汰。从小学到部队都充当“免费画家”的我这时才意识到,之前的美术功底只是建筑设计的基础而已。要想学好建筑设计,必须全身心的投入。

  在大学第一年的时候,我还在捉摸设计的技巧。大学第二年,便有了创意性的“开窍”。到了第三年,我的成绩已经处于全科系的前30%。在第四年和第五年,我的成绩已经是前10%了,第四年还拿过全系第一。可以说,通过努力,我在学分上具备了移民澳洲的条件,这让我非常兴奋,但最后我还是离开了那里。

  记者:你说自己是个听话的孩子,最后为什么没留在澳洲,而是选择回新加坡创业?从最初的个人工作室起步,到今天拥有自己的集团公司,你经过了怎样的事业历程?

  王胜杰:2000年大学毕业时,我本来已经达标可以移民澳洲,但新加坡快节奏的动感生活和绚美的生活品质,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最终放弃了留居澳洲的安逸生活,回到新加坡发展自己的事业。回国三年内,我先后在新加坡两家著名的建筑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经过几年的设计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2003年初,我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开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经营项目包括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当年底,我又和一名大学同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创业初期,形态调整的跨度非常大——要从大商业建筑设计调整到小家装建筑与室内设计,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我的公司并没有在调整中沉灭,而是很快度过了难关。到2005年,我不但扩大了公司规模,又开办了一个餐饮店和一间艺术咖啡屋。同时,我和几个伙伴在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开设的设计事务所也陆续开张。

  2008年,我们诺特的设计品牌开始进驻中国,在中国设立了设计事务所。最初的业务代表处坐落在上海、无锡、温州、厦门和沈阳。经过3年的重组,现在把昆明作为我们在中国设计的桥头堡,衔接中国和新加坡的设计业务、学术交流和协会交流。另外在北京和长沙设立了两个办事处。

  随着事业的不断扩大,我以往许多不成熟的想法和认识也在改变。比如,过去我一直想做一名富有的商人,这也算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追求,但今天看来这种想法有多么狭隘。现在的我有三种身份:设计人、管理人、协会人。我希望通过努力再增添一个身份:公益人。

  

 

  王胜杰作品-莫干山艺酒店

  “我的成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记者:随着艺术考试的兴起,学艺术设计的人特别多,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与之有关的专业课程,可真正能成为大师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有些学生干脆把考入艺术院校作为自己升学的一种目的,根本不去考虑专业选择和专业水平对将来职业发展的影响。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成功?

  王胜杰:这个现象值得研究。现在许多年轻人学艺术和设计有一定的盲从性,既没有从个人爱好上认真选择,也没有从职业规划上通盘考量,这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应该引起艺考生本人及家长的关注和反思。

  实事求是地说,从事设计工作十几年来,我和我领导的诺特设计集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本人先后当选为新加坡室内设计师协会理事长、新加坡室内设计认证委员会会长、新加坡室内设计联盟认证部主席、新加坡室内设计联合会会籍主席、新加坡建筑师学会准成员、金钥匙国际荣誉协会终生授奖成员、亚太设计师联盟国际理事;当选为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亚太室内设计大奖国际评委、意大利A'设计大奖评委;兼任中国云南财经大学、中国西南林业大学客座教授,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和新加坡工艺学院的外部考官;由我本人设计的作品先后荣膺“新加坡2011品牌奖”、“新加坡成功企业家2012白金奖”、“金指环全球设计大奖2012-商业类别大奖”、“亚太设计双年奖2012-商业空间大奖”、“世界建筑新闻WAN大奖2012-商业空间入围奖”、“世界室内新闻WIN大奖2012-零售及休息空间入围奖”、“LAI最佳绿色环保大奖”、“DAS设计大奖”、“ICLAD最佳国际绿色建筑大奖”、“透视40Under40大奖”等。2014年,我荣获了新加坡设计总商会颁发的2014亚洲顶尖设计师大奖。

  但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说自己已经取得了成功。对我来说,这些奖牌和荣誉不过是评选机构鼓励我做得更好而采取的一种激励方法罢了。如果说这些算成绩的话,我想主要是个人和团队精诚合作的结果。我的成绩里面也许有小小的天赋因素,但学设计毕竟不同于考驾照——只是操作程序的掌握和熟练,真正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复制,它需要有一个创作上的爆发力,有艺术审美上的高度和技术操作上的深度。而这些,不是哪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所以说,我的成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每一个诺特人心血和汗水的凝结。

  

 

  王胜杰作品-云安阳光城酒店

  “我主张感性地做设计,理性地做思考”

  记者:当前全球的设计市场面临一个走向成熟的转型期,创意性市场会越来越好。但随着消费者品位越来越高,对原创作品和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在设计上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你的设计主张是什么?

  王胜杰:消费者对原创设计作品需求和要求的提高,是全民审美高度的提升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个是必然的,也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的时代才能催生大师。在设计上,对我影响最深的大师应该是美国建筑大师埃里克· 欧文·摩斯、尼尔· 德纳里、汤姆· 梅恩,从学生时代他们的作品和理念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直接影响了我今天的设计方向。

  我的设计思想主张是:感性地做设计 ,理性地做思考。这么些年来,我一直跟自己的员工和学生提倡:要跳出限制性的思维框框做创意。一个设计师要成功,必须享受从零到有的创作过程。心态要像探险家一样,越是未知,越要找到一条路。我常对学生和员工们说,设计师不会有“死路”,怎么样都会给我们找到一个出口。好的艺术品可以不好看,也不一定可以用,但好的设计产品或空间必须好看又好用。

  设计师必须抱着一个心态,那就是一定要有所创新,但创新又绝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创新的东西一定要达到某种功能或者解决某些问题,否则我们就违反了设计的原则。我们不是纯粹的艺术家,设计师的使命比艺术家更重,要做的东西、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艺术家多很多。所以,我们不仅要往新的道路上去延伸和思考,同时也要兼顾客户的需求,归根结底,设计师还是要解决问题。  

  记者:采访前,你的助理浦娟 告诉我,设计是个特殊的服务行业,诺特设计集团一直在争做这个行业的领航者,用超前的理念和不凡的作品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和革新。浦 说,这就是诺特的高度。作为诺特的掌门人,请你为我们解读一下“诺特的高度”。

    王胜杰:是的,因为要与艺术科学结合,又要服务和满足于社会需求,设计因此成了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但在诺特设计集团,设计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一名服务员,而是要把自己当做烹饪饕餮盛宴的掌勺人,为每一个筑家客户烹饪出一道道“居家盛宴”。

  时下一些设计公司服务上比设计强很多,他们忽视了真正的服务是设计出一流的精品大作。所以在一些公司,设计师往往更像是一名业务员。在这样一个由销售决定薪水的大环境下,设计师根本无法专注于设计,这种模式无疑会对作品设计造成一定的损害。为此,诺特设计集团摒弃了这种模式,考评时都是以作品的标准来考核。每个设计师在拿到作品之后都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把它当做一个精品去打造。

    在诺特集团,有一个共同的理念:绝对不能被风格所限制。不管是在新加坡本土还是在中国市场,我始终认为,风格只是方便人们辨识和区分的型类,真正做设计的人是不会被风格束缚的。作为设计师,本身就是创造者和制造者,要创造出一些后人把它定位为风格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对过去东西的复制。由于客户没有设计师的专业思维,所以在确定风格的时候,诺特的设计师都会在客户喜欢的基础上加进他们专业的东西,把这种风格转化成最理想的效果。

    作为服务行业,设计必然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想法。但在视觉美感上,设计师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设计师必须通过这些超前的理念和专业的东西去影响和引导客户。在诺特设计集团,我要求设计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作品一定要放心思进去,品质一定要好,每一件作品都要做到为客户“量身打造”;二是必须在一定时限内完成这个作品的设计,就是要在客户满意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客户要求的夺人眼目的作品。

  

 

  王胜杰作品-昆明H3体验馆

  “我愿意为大艺之道探求不止”

  记者:我个人比较喜欢艺术,对设计也有所接触。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属于“行为艺术品”。我认为,在一个真正的设计师眼里,小到一间居舍和楼宇,大到一个城市花园和一座规划完美的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比如新加坡,都应该是也必须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那么,作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顶级的设计大师,你是怎样理解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

  王胜杰: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得有一定高度,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去解读设计。

  记得设计教育的起源源自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成立,这是全球第一所为设计和设计教育而创办的学校,当时校长 ·格罗皮乌斯提出的办学理念就是要把传统的工匠和艺术家结合,创建一所专门培养具有艺术家思维的工匠大学,这就是设计师的前身。

  但设计和艺术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好的艺术品不能用也不一定美,但好的设计一定是即实用又美的东西。艺术其实就是把一种“意境”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美的享受,它是纯粹性的,是用来传播文化的。而设计则不同,它是一种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是现代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从多个角度来看,设计应该列入商业艺术范畴,属于一种应用艺术。它与艺术最大的区别是,设计是以顾客为中心,把顾客的功能要求、个人偏好、个性需求等通过艺术创造实施布局,变成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最终变成设计作品。

  记者:我们把今天采访的主题定为“大艺之道”,并想用这四个字做这篇专访的题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王胜杰:我的助理已经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了,谢谢你们征求我的意见。说心里话,对这个定位我一开始是不赞同的。艺术也好,设计也罢,“大艺之道”总是代表了一个高度,而我只是一个走在创新路上的实践者。但有句成语叫“艺无止境”,现在我的生命基本上已经交给了这个行业,这不是被迫,也不是作秀,而是发自内心的追求和理想。我想这“大艺之道”也一定是蜿蜒曲折的,我愿意为此奋斗不息、探求不止。

  采访后记

  温文尔雅的气质,俊朗阳光的外表,祖籍中国福建南安的王胜杰有着浓郁的艺术家气质。作为新加坡第五代华裔,他精通英语、华语、闽南语、广东语等多种语言。采访过程中,来自各地的多个业务电话一次次打断了我们的专访,目睹他用多种语言娴熟地和对方交流,我们领略到了这位亚洲顶尖设计师的别样风采。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11月2日,由城东区教育局机关党支部、西宁市晓泉小学党支部 ...[详细]
  “您的温度,辐射凉凉的小手,从此希望和信心在绝望中萌芽,...[详细]
  黄存万,江西赣州崇义县民间中医,从医十余载,救人无数,擅长...[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