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邻医网资讯频道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多方倡议设立甲状腺癌防治日︱破除"懒癌"误区,推动精准诊治

发布时间:2025-09-21 09:30:07  来源:互联网

广州2025年9月20日 /美通社/ -- 由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及疝科普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专家工作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普通外科分会等专业团队共同倡议设立"甲状腺癌防治日"今日正式启动。《2025版北京市体检人群抽样健康报告》显示, 在体检随访确诊的癌症中,甲状腺癌占比高达48.8%,位居首位。然而,公众中对甲状腺癌"懒癌无害"的误区仍然普遍存在,术后随访和长期管理意识不足。专家呼吁,应打破认知偏差,重视疾病危害及复发风险,推动科学防治。

甲状腺癌防治日启动现场


甲状腺癌防治日启动现场

发病率攀升,"懒癌"复发风险不容忽视

甲状腺癌是一种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甲状腺癌病程较长、发展缓慢、早期生存率高,而被公众称为"懒癌"、"幸福癌"、"最温柔的癌"。然而,近年来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使其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健康课题。

在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迅猛攀升。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数据统计,我国甲状腺癌年新发病例达46.61万例,是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1],且发病结构年轻化趋势明显,已成为离年轻人最近的癌症。有数据显示,在15-29岁年轻人群中,甲状腺癌新增病例数位居所有癌症之首[2]

需要警惕的是,甲状腺癌并非全是"懒癌",某些类型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副会长田文教授表示:"‘懒癌'一词不科学、不全面。甲状腺癌有分化型甲状腺癌,如状癌、滤泡癌这类‘预后较好'的类型,但也存在高度恶性的类型,如髓样癌、未分化癌/低分化癌,可发生早期淋巴结或肺脏、骨骼转移。后者占比虽低,但其恶性度极高。"田文教授提醒,首先,患者不能凭结节大小或生长速度判断其恶性类型和程度;其次,超声等检查对微小淋巴结转移检出有一定局限性,确诊需看术前穿刺或术后病理结果。所以,所有甲状腺癌均需规范诊疗、早期干预,切勿因‘懒癌'标签延误诊疗。"

尽管甲状腺癌总体上预后良好,生存时间长,但复发转移仍有相当比例。数据显示,我国5年生存率已达92.9%,但仍低于美国的98%—99%[3],而且术后10年复发率可达20%,高危人群甚至超过30%[4]。多数患者在术后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或存在误区,常因疏于管理,导致癌细胞转移或复发风险进一步变高的现象屡见不鲜。田文教授强调:"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等结果将复发风险分层为高危、中危和低危。其中,高危患者更需密切检查。除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外,部分患者还需进行碘 131 治疗,目标是将复发风险从高危降至低危。需注意的是,部分术后评估为低危的患者,在后续复查随访中可能出现转移,风险升为高危。因此,动态评估与规范化随访是关键,唯有如此,才能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防治日启新篇:从 "重治疗" 到 "全周期守护"

作为防治日核心配套活动,"2025甲状腺癌防治日暨甲状腺癌全流程管理及科普宣传大会" 同期在广州举行,全国权威专家围绕"防—筛—诊—治—康"展开交流,强调甲状腺癌防治要从单一治疗转向全周期管理。专家指出,术后管理仍是当前防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一旦随访和治疗不规范,将显著增加复发和转移风险。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管理仍存在诸多挑战。甲状腺癌防治日发起人田文教授表示,"患者在手术后需要根据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组织侵犯等情况,进行高危、中危和低危的分层评估,这一评估直接决定了后续随访与治疗的频率和方式。"

"复发风险不同,管理策略就不同。"田文教授表示,"比如高危患者除了甲状腺素抑制治疗,还可能需要配合碘131治疗;而低危患者虽然初期风险不高,但在随访过程中仍可能出现转移,从低危转为高危。因此,动态评估和随访是最关键的理念。"

术后动态评估的关键是将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提高到目标范围,以便进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检测和全身碘扫描(WBS)[5]。目前临床上升高"促甲状腺激素"的方法有两种:"传统停药法"生理性的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采用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实现短时间内的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快速升高[5]

传统的"停药法"在评估过程中带来了痛苦和风险[5],导致许多患者拒绝或延迟评估,进而影响复发的及时发现。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专门用于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动态评估,该药物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对动态评估的接受度,从而改善长期生存率。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将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作为动态评估的标准流程[6],这也是其甲状腺癌生存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普及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的评估应用,将推动我国甲状腺癌的诊疗与国际接轨。

在具体随访安排上,田文教授建议,术后1个月应进行复查,主要评估伤口恢复和用药情况;3个月时进行超声检查及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之后再根据治疗情况逐步调整频率。常规情况下,术后前半年复查较为密集,随后可逐渐延长为3个月、半年甚至1年一次,但始终要结合病理分层和个体情况来动态评估。

针对患者普遍关注的药物治疗,田文教授特别强调科学规范用药的重要性。"有些患者会自行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这是非常危险的。药物保存环境、服药时间间隔、剂量调整,都需要医生指导和动态检测。"他指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甲状腺素抑制治疗,而髓样癌则是单纯的功能替代治疗。若出现心慌、乏力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方案,而不是擅自处理。

在生活方式方面,田文教授建议患者应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他提醒,饮食上应避免过量摄入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但需正常食用含碘盐及鸡蛋、鱼、虾、肉等丰富的蛋白质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等,日常仍应保持均衡饮食。"保持愉快心情、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对降低复发风险也同样重要。"

"倡导设立甲状腺癌防治日,意味着我们对疾病的管理理念正在从单纯治疗走向全流程规范管理。"田文教授强调,希望通过科学的动态评估、规范化随访和全程管理,帮助患者真正实现长期健康生存。

[1] Han B, et al. J Natl Cancer Cent. 2024 Feb 2;4(1):47-53.


[2] 何林烨,等.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31(7)790-795.


[3] Thyroi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cancer.org | 1.800.227.2345


[4] Waralee Chatchomchuan,Recurrence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 Trend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over Three Decades,11 May 2021https://doi.org/10.1155/2021/9989757


[5]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等.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39(3):181-226.


[6] Ringel MD, et al. 2025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s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