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迈凡妥®(玛伐凯泰胶囊)在国内上市
上海2024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百时美施贵宝今日宣布,继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优先审评批准后,创新治疗药物迈凡妥®(通用名:玛伐凯泰胶囊)现已在国内上市,用于治疗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III级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成人患者,以改善运动能力和症状。这是全球首创,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
EXPLORER-CN主要研究者、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表示:“玛伐凯泰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够靶向疾病核心病理生理机制,在缓解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为患者带来了显著获益,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国内上市后,患者可以更便利地使用创新药物,这无疑为更多的中国梗阻性HCM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重新定义这一患者群体的治疗前景。”
创新机制 破解治疗难题
肥厚型心肌病(HCM)主要是由于编码肌小节相关蛋白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的,或病因不明的心肌病,以心肌肥厚为特征,左心室壁受累最为常见[1]。根据是否存在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HCM可分为梗阻性HCM和非梗阻性HCM,而梗阻的存在会加重对心功能的损害。与非梗阻性HCM相比,梗阻性HCM患者的生存率更低[1]。而疾病所导致的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以及心力衰竭等急慢性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也为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过多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横桥的形成,以及肌球蛋白超松弛状态的失调是HCM的机理特征。尽管常规药物治疗能够部分缓解梗阻性HCM患者的症状,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很难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而室间隔减容治疗(SRT)技术要求高,可及性有限。临床上亟须创新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现状。作为创新治疗药物,迈凡妥®可靶向作用于心肌肌球蛋白,能够减少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横桥的过度形成,从而减轻心肌的过度收缩,并改善舒张功能[1]。
张抒扬教授表示:“中国III期临床研究EXPLORER-CN证实了玛伐凯泰在中国梗阻性HCM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峰值压差、LVOT梗阻、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结构等方面均显著改善。而今年9月公布的全球长期扩展研究MAVA-LTE显示,EXPLORER-LTE队列患者在超过三年的随访期内,多项心脏指标均获得持续稳定的改善,且安全性良好,进一步凸显了玛伐凯泰在梗阻性HCM长期治疗中的地位。我们相信玛伐凯泰在中国上市后,将让更多的中国梗阻性HCM患者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在需要持续管理的疾病中,达成理想的治疗目标。”
目前,迈凡妥®已被纳入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包括《2024 AHA/ACC肥厚型心肌病管理指南》[2]、《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肌病管理指南》[3]、《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4]以及《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指南2022》[1]。
多方协力,开启泰然“心”生
创新治疗的突破性发展推动了疾病治疗领域的不断升级,玛伐凯泰的上市为梗阻性HCM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然而,由于HCM的症状与其他心脏疾病相似,疾病容易被忽视,目前诊断率相对较低。加上公众及患者对该疾病的关注度及认知水平有限、信息获取不充分、经济状况差异大等原因,肥厚型心肌病在诊疗上依然面临严重挑战。
为此,百时美施贵宝在引入创新药物的同时,积极与第三方携手,通过开展患者教育项目和患者支持项目,助力其提升知识储备,减轻经济压力。相信随着疾病教育项目持续深入地开展,患者将有望通过更科学的方式有效管理疾病。
百时美施贵宝副总裁、中国及亚洲区域市场总经理、中国区总裁陈思渊女士表示:“迈凡妥®是百时美施贵宝实施‘中国2030战略’后在心血管领域获批的第一个创新药物。今年年初,迈凡妥®已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率先为部分中国患者带来了临床获益,期待在国内上市后,迈凡妥®能够为更多中国梗阻性HCM患者带来福音。同时,我们将与政府和社会各界携手,积极探索创新支付模式,通过多元化的举措提升药物可及性,助力患者开启泰然‘心’生。”
本材料非推广用途,如若想了解更多医学专业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1]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力衰竭学组, 等. 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指南 2022[J].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2022, 6(2): 80-105. DOI: 10.3760/cma.j.cn1101460-20220805-00070. |
[2] Ommen SR, et 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24;149(23). |
[3] Arbelo E, et al; ESC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Eur Heart J. 2023 Oct 1;44(37):3503-3626. |
[4]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 等.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1):1-33. |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标签:
- 正雅2025中亚市场战略深入拓展,彰显国际品牌实力
- Kubota Glass® 参展厦门国际光学博览会(Xiamen Internationa...
- "湾"聚全球健康力•共创商贸新纪元 2025深圳国际健康与营养保健品展12月启幕
- 凌科药业公布LNK01004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Ⅱ期试验关键数据
- 行业领先:自免模型专家禾开生物升级自免及过敏疾病模型数据库HKEY-AIDMD3.0,破解...
- Aji Bio-Pharma荣获“2024年度最佳ADC临床前出版物”奖
- 药明康德荣膺弗若斯特沙利文"2025全球CRDMO年度公司奖"
- 玛仕度肽9 mg在中国肥胖患者中实现高达20.1%的体重降幅,GLORY-2研究达成主要终...
- 科华生物携Polaris V15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参展MEDICA 2025
- 英国批准仑卡奈单抗静脉输注维持剂量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