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主要表现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该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第三杀手”。
杭州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范立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市民对帕金森病及其危害、治疗的认识仍远远不够,不少患者病而不治或把某些早期症状视为老年人正常现象,错过了治疗时机。
范立红说:“目前,红会医院每年接到帕金森患者自觉前来就诊的仅有几十例,但是因跌倒后骨折、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病症送院后诊断出帕金森病的却多达数百例,显示了人们对该病认识的严重缺乏。”范医师说:“由于帕金森病的症状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出现的,不少老人竟误以为这是正常现象,甚至还有一些患者得病后仍拒绝治疗。”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三大症状:
运动障碍
即进行随意运动时启动困难,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
手脚震颤
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
身体失去柔韧性
即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约占10%,可以做基因检测明确。
通过在北京、上海、西安三地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者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高于非脑力劳动者。推测帕金森病的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少和高脂饮食有关。
研究还发现,在有喝茶习惯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较低。
所以,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适量饮茶,有助于预防或推迟帕金森病的发生。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
范医师告诉记者,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治疗等。
帕金森病及早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不但可以将药物剂量控制在较少范围,也可以有效缓解该病引起的各种症状,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相反,如未能及时治疗,不但症状难以缓解,还可能危害患者生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据了解,帕金森病一旦发生,病情一般不会自然缓解,有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月或数年内便会出现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症状。
范医师认为,世界帕金森病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及早预防。
范医师说:“帕金森病的预防应从中年开始,重点是勤用脑,勤用手,如练健身球,常写字,常吃补脑、补肾食物,如核桃、枸杞、鱼、虾、动物肾脏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抽烟或少抽烟,对于预防帕金森病也有一定作用。现代医学治疗帕金森病,常采用抗胆碱药物,但有副作用。如能配合康复训练和食疗,不仅可减少副作用,还有助于康复。
常见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步行训练、起床训练、坐下起立训练、手部精细动作训练、面部动作训练和语言训练等,针对不同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睡前喝1 杯牛奶或酸奶。蚕豆中含天然的左旋多巴,经常食用蚕豆,能延长左旋多巴药物的疗效。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大约50克的肉类,最好在晚餐安排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精瘦肉或鱼肉。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多吃青菜。高脂肪饮食会延迟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影响药效。每天饮用绿茶,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使帕金森病人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早期的药物治疗,不但可以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并且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