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不要乱用药
近年来,所谓“抗肿瘤药”的虚假广告以各种形式冲击着人们的耳、眼、心。在精心的编纂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病例”展现在公众面前,给人以美好的期望,但事实令人扼腕。虚 品广告可误导患者及家属,给其造成经济损失、耽误疾病治疗。如何辨认虚假广告,避免上当,公众需要了解一些肿瘤治疗方法及药品的知识,从而辨别虚 品广告。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 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抗肿瘤药物是指用于治疗肿瘤的各种药品。
一、药品广告真伪辨——一查便知
药品广告,是指凡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发布的广告含有药品名称、药品适应症(功能主治)或者与药品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广告。我国《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规定:仅“非处方药仅宣传药品名称(含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称)的,或者处方药在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仅宣传药品名称(含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称)的无需审查”,其他药品广告均需审查。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行政区域内药品广告的审查工作。对审查合格的药品广告,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有效期为1年,到期作废。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为“X药厂审(视)第0000000000号”、“X药厂审(声)第0000000000号”、“X药厂审(文)第0000000000号”。其中X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0为由10位数字组成,前6位代表审查年月,后4位代表广告批准序号。“视、声、文”代表用于广告媒介形式的分类代号。所以只要没有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或文号格式不符的均为虚假广告,不论形式、文字多么动人。如果有疑问,可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进行查询。
二、肿瘤治疗的手段——综合治疗
目前,几乎没有一种肿瘤是可以靠单一方法治愈的,通常需要联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化疗、放疗、药物治疗、生物治疗等。例如: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为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就应在手术切除肿瘤后,除化疗外还需进行长期的抗雌激素的药物治疗。
三、肿瘤的药物治疗——贵在对症
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各种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过程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设计方案,施行治疗,并且需要定期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对方案进行调整,例如: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等。目前,药物治疗: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是以含铂类药物的化疗方案为主。而非小细胞肺癌更多的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病理学、免疫表型、标志基因和蛋白已经成为指标。如:指南推荐对于ALK阳性的非小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可选择克唑替尼;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可选择厄罗替尼;KRAS突变的患者应首先厄罗替尼之外的治疗。临床显示,即使是相同病理条件,选择同一药物,每个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最适合每位患者自身情况的药物;只要通过科学的诊断和定期评价疗效才能选定最佳治疗药物。
四、识别药品的真伪——去伪存真
每个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除外),都有相应的批准文号;包装盒说明书样式均有明确规定。
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试生产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国药试字+1位字母+8位数字。
字母“H”指化学药品
字母“Z”指中药
字母“J”指进口分包装药品
字母“B”指保健药品等
例如:国药准字H11020001。
当你获得一种“药品”时,可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进行查询,进入首页,找到快速查询一栏。选择国产药品或进口药品,在旁边的空栏处填入要查询的药品名称后,点击旁边的蓝色提交键即可验证药品的批准文号。
药品说明书的格式包括:说明书标题、注、正文三部分。
化学药品说明书有如下项目: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适应症】
【规格】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生产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网址等。
中药说明书在项目上有些区别: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
【规格】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生产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址等
由此可见,当一些药品广告利用人们对“机构”、“名医”、“进口”、“天然”、“专利”的信任。将其“产品”说成“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非同凡响的疗效”的“灵丹妙药”时,闻者要引起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