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大米镉超标
对于大米中镉的限量值,我国标准是0.2mg/kg,国际食品法典标准(CAC)规定大米镉限量为0.4mg/kg,欧盟是0.2mg/kg,日本也是0.4mg/kg。之前曝出的湖南大米镉超标含量分别为0.37mg/kg、0.45mg/kg、0.51mg/kg;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即便是我们所说的铬超标大米,出口也都是没有问题的。
镉中毒在人体的潜伏期是15-20年,对于食用铬超标大米的危害,要看一个人的体质和摄入量大小,如果体质不错的人,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反之,就可能会产生严重影响。避免镉大米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长时间的选择同一产区同一品牌的大米,吃不同产地的大米有利于减小食品安全风险。
自2011年12月1日起,国家规定,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产品保质期结束。这个规定解决了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关于是否取消面粉中漂白剂的问题。
那面粉中的漂白剂是否真的像有人所说的十恶不赦呢?我们知道,面粉会越放越白,这是因为面粉加工一般要经过“后熟”这个阶段,后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空气中的氧,使面粉中的有色成份巯基被氧化而失去活性,有利于面制品的加工,同时把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破坏掉,让面粉色泽变的更加洁白。但由于后熟的过程较长,浪费的时间成本较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面粉还有可能造成细菌等的污染,所以过氧化苯甲酰这种所谓的面粉漂白剂就要出马了。
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水和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释放出活性氧来氧化面粉中极少量的有色物质达到使面粉增白的目的,同时生成的苯甲酸,苯甲酸是许多蔬菜水果的天然成分,是一种很安全的防腐剂,能对面粉起到防霉作用,所以过氧化苯甲酰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虽然过氧化苯甲酰确实会造成面粉中一些维生素的破坏,但它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又能有效的避免一些无谓的浪费,并没有像很多人说的那么十恶不赦。
尽管过氧化苯甲酰被禁止使用,但是对于那些在允许使用时都非法使用的不良生产商来说,法律的禁止很难产生实际的意义,如何让他们按国家规定范围内经营,相关部门更要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