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探秘 > 淮北天藏寺 大山深处静念千声佛 千年古寺钟声醒

淮北天藏寺 大山深处静念千声佛 千年古寺钟声醒

2016-03-30 10:07

  

天藏寺念佛堂全景,最下面是念佛堂、中间是天藏寺原址、最上面的石壁上面的佛龛

  

天藏寺释果缘主持在念经

  

寺内僧人释常平和尚在给庙内清扫香炉

  

天藏寺主持释果缘在给游客讲解佛经

  

天藏寺主持释果缘在给游客讲解佛经

  

  天藏寺原址,染灯古佛天然石佛像供在寺内,佛像形神肃穆。佛像之上三块砖为后墙,前墙砌石大约七米,成一殿堂,故有“三砖高的庙,一丈二尺高的佛”的说法”,图为释果缘主持。

  

  天藏寺原址,染灯古佛天然石佛像供在寺内,佛像形神肃穆。佛像之上三块砖为后墙,前墙砌石大约七米,成一殿堂,故有“三砖高的庙,一丈二尺高的佛”的说法”,图为释果缘主持。

  

两位僧人沿着山石爬到佛龛,一年365天,不论天晴下雨,每天都到山上给庙内打扫卫生和烧香。

  

  在天藏寺东有石井,取名“苦提井”井内甘泉由石隙中流出,渗入井状之围石中,水清见底。井水常年不干涸,终年取之不尽。以前,主持释果缘和尚说,以前这口井取水用来做饭,洗菜,洗衣服,种菜灌溉等。

  

  “菩提井”向上不远处还有一石窟,峭壁上依石有一佛龛,观音抱子闭目安祥坐窟中。“深山藏古寺,白果镇乾坤,树边有一庙,庙上有一井,井上又一庙,一步有两庙”似乎印证了这个说法。

  

黄昏下的佛龛

  

黄昏下的佛龛,显得格外冷清。

  

黄昏下的佛龛,一僧人在佛龛旁边站立,远处通往天藏寺的崎岖山路,犹如一条“龙”。

  

黄昏时的天藏寺原址,夕阳映射下的香炉

  

黄昏时的天藏寺原址,夕阳映射下的香炉

  

黄昏时念佛堂显得格外冷清,夜幕降临只有僧人在此居住。

  天藏寺毗邻妈妈山、凤凰山、显通寺,寺庙的一条峡谷犹如从天而降,群山而绕、环峰而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奇石壮观,巅峰而起,历史悠久的天藏寺,相传为春秋时始建,坐落在相山显通寺的山背后,位于淮北市相山区黄里村东的深山幽谷之中。2004年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次修复,保留古迹助圆“佛教梦”

  出生于1955年的天藏寺主持僧释果缘和尚(俗名赵德喜),1987年与原天藏寺主持僧真慈和尚开始学习佛法,2010年受戒于“安徽凤阳县龙兴禅寺第八届传戒法会”, 由上慧大庆大法师剃度出家,法名:果缘,字号:广德。

  在释果缘主持的引领下,来到天藏寺的原址,里面供奉着染灯古佛,在残留下的石碑上隐约看到“天顺四年庚辰”、“重修龙兴天藏寺”“民国五年二月”等字样,据现存碑刻考证,大概已经过明、清及民国几个朝代的四次扩建与重修。在寺外,有棵大约直径在2.5米的白果树已经烧毁,之后果缘师傅在原地载了两棵银杏树,现树高三米多,银杏树旁边有一个古石墩,果缘师傅说这是以前用来计时的,在溪水的冲击下,转一圈就是一天时间,俗称“计时器”。

  “1987年以来,我师傅真慈大师(已于2010年圆寂)一直说佛学是中国的文化,要把寺庙恢复好,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要不然死不瞑目”果缘主持说到:“2007年,师傅为了恢复庙宇,广结善缘,前来重建,通过自己募捐、讲佛法、念经等筹集经费,在经过多年努力下,不畏艰难,历经千辛万苦,建念佛堂四间,重新请来佛像。当时是很辛苦的,在念佛堂未盖之前,我们在外面住山洞,树底下,喝的是井水,吃的是野菜,有时候烧香的居士过来了给我们买点馍,这都要感谢现在的政策好,感谢党和政府,要不然这个天藏寺已经不存在了,也让(真慈)师傅圆了自己的佛教梦”。

  无水无电,弘扬佛法苦修行

  每天早上三、四点起床,给所有的寺庙打扫卫生、上香,大约需要时间40分钟左右。然后在念佛堂或者天藏庙早课,一遍诵经大约1个半小时时间。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早上天亮前一遍香、下午天黑前一遍香,就这样几十年,没有一天落下的。没有手电筒,没有照明,全靠“佛光”指路。

  在念佛堂正前方,摆放着一个居士捐赠的九尺高香炉,据寺院主持果缘师傅介绍,以前此处都是块石头,最大的与现在的香炉齐高,只有一肩宽行人可以行走,后来主持果缘和尚与徒弟释常平和尚(主持果缘的徒弟,2011年皈依天藏寺,法号:释常平)靠着锤子、簪子把石头一块块簪出来,然后抬到东边垒出一个大约40平方的平台,在寺庙门口的硬化路面,都是果缘师傅靠着香客、居士捐赠的钱一点点积攒起来,有点钱就铺点路面,所以整个路面看的颜色不同、高低不同。

  临近香炉东边,有个1米3深,长2.5米,宽1.5米的水井,这是吃水用的井,下雨天把屋檐水(僧人叫“无根水”)通过水管引到水井储存,每次能储存大概4个方的水量,供平时起居生活用,遇到干旱时节,到山底下村民买水,60元一趟,大约1方水。

  在佛堂楼顶上,放着两块2011年左右一位居士给寺庙捐赠的两块太阳能发电板,藏经阁内摆放着三个电瓶存电,解决了寺庙多年来的照明问题,但是如果碰上阴雨天气或者电量不够用的情况下,只能靠蜡烛用于照明。空调、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在寺庙是没有的。

  “2007年淮北市政府为经过相山公园修了一条石头台阶通往天藏寺,以前寺庙的吃的米面油基本都是僧人背驮肩抗从翻过这座山,走过1009个台阶,到达寺庙;2012年在东边通过黄里村政府修通了一条大约2.5公里的水泥路”果缘师傅说“路修通后,自己也买了一个燃油三轮车,年纪大了,买东西不要背了,有了这个车子解决了以前交通靠走、采购靠驮、材料靠板车拉的历史,同时也方便了香客们进庙烧香,小车都可以直达到寺庙。”

  大爱先行,多做善事的苦行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念佛堂东屋,一张破旧的桌子,几个凳子,一尊佛,低矮的房屋,房子还有用石头砌的墙体,这就是他们的办公室,在靠着墙放着一排照片,一张是在念佛堂门口拍的,两个居士拉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关爱大凉山的孩子”,另一张是果缘主持在邮政局柜台与人合影。释常平和尚指着墙上的照片说到“师傅多年来,一直在做善事,给很多学生捐过书包,衣服,帮助过很多困难的人,连师傅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只希望大家通过对佛文化的认识,学习,都能做到舍小家、为大家,对父母要孝顺要报恩,多做慈善的事情,慈悲为怀,和谐、和平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释果缘师傅说到。

  简陋的居室,冬天太冷,没有取暖设备就多穿点;夏天太热,一盆凉水泼地上降温,不怕蚊虫叮咬;近年来,释果缘师傅继承师命建佛堂、斋堂、寮房共计十八间房屋,专门准备了4间寮房供居士居住修行。主持果缘师傅说,目前在册登记居士有800人左右,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来庙内上香,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结到“有缘人”将寺庙扩建,更好地宣传佛法,让中国的古文化一直宣扬下去,古迹也能得到保护。(梅振兴 文/摄)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我们的生活多跟随自己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如果你经常有这些心理...[详细]
  广州日报韶关讯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她几眼,他便被人挟持...[详细]
  工作的情绪和环境,对于健康的影响是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详细]
  异地恋是一段甜蜜、辛苦、寂寞的恋爱,相隔两地的你们能否一直...[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