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洁者更易患肝癌
逢年过节,各种聚会,总免不了多多少少地要喝点酒,有些人数杯下肚跟没事人一样,而有些人酒刚一下肚脸就红了。有人把这说成是酒量不济,有人说脸红的人代谢好,酒量大,那么,喝酒脸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面子问题,还是酒量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呢?其实,喝酒脸红的人极可能意味着多一份患上肝癌的风险。
根据一项4年 调查,揭示了长期酗酒与患肝癌风险的内在联系,酗酒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风险最大。中国1/3人群,“解酒基因”因变异而失效。饮酒是被公认的除了乙型肝炎、饮污染水和吃霉变食物之外的致肝癌危险因素,但危险性和内在联系一直缺少明确的认定。研究表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要通过乙醛脱氧酶2(ALDH2)来完成,人体内的乙醛脱氧酶2,其功能就是将乙醛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当乙醛脱氧酶2正常基因发生变异之后,便会使该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饮酒后血中的乙醛浓度增高6倍多,长期酗酒,体内的乙醛就会蓄积,最终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癌变。同时,饮酒也会对正常人造成健康损害,如酒精性肝病和胃肠粘膜的损伤,人们应该尽量少饮或只饮低度酒,如红酒、啤酒;长期饮酒者应将自己的酒精摄入量,严格控制在少于15克/天的安全剂量之内。
喝酒脸红,有时不只是面子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而正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才最容易被轻视,被忽略。说到这里,还请喝酒脸红的朋友三思。
不仅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偏爱,各种疾病也有自己的兴趣和偏爱,比如肝癌,就偏爱以下这类人群:
第一类人群:嗜烟嗜酒者
嗜烟嗜酒者肝硬化的发病率是想法高的,而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又十分紧密,肝硬化的形成和加重,势必引发肝癌。严格地讲,饮酒不是患病的直接原因,但饮酒是致癌物的助手或推销员,能促进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二类人群:乙肝病人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往往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确实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多,这种危险性高达10.7倍之多。
第三类人群:中老年人
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
第四类人群:饮食不干净者
长期进食霉变食物、食含亚 盐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明确其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同时它也是肝癌的辅助病因之一。亚 盐存在于自然界的很多食物中,蔬菜中的亚 盐的平均含量大约是4毫克/公斤,豆类更高,可以达到10毫克/公斤。亚 的盐是不会蓄积在体内的,它可以通过尿液排出,日常膳食中的亚 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大量的亚 盐对能人体产生很大危害,它可以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这类物质有明确的致癌作用。
预防肝癌的“三查四治”原则
“三查”:三级普查管理,即根据三类人群进行不同检查
第一类是高危人群,如因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发展成肝硬化的病人;
第二类是中度危险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但没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
第三类是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引起肝硬化的病人。
三级普查即根据三类人群进行不同检查,一般高危人群每3个月做1次相关检查(肝功、甲胎蛋白和超声);中度危险人群至少每半年做1次检查;低度危险人群每1年做1次相关检查。查出可疑病例时,应进一步进行CT、核磁共振或动脉造影,直到排除肝癌。
“四治”:即肝癌常用四类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除此以外,肝叶切除受肝功能状况、肝癌部位、医疗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对肝硬化病人而言,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局部治疗:以射频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创伤小、对肝脏损害轻、可反复使用,已经成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其疗效受肿瘤动脉血供制约,难以完全杀死肝癌细胞,且对癌灶周围肝组织的病灶无明显治疗作用。
药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基因治疗等。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术治疗,单独应用疗效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