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
本世纪五十年代,临床上就开始应用骨髓移植方法来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今天,骨髓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良/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和其它肿瘤(如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及重症免疫缺陷症、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急性放射病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对发展这项技术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主要是骨髓。骨髓中的造血多能干细胞虽然数量不到骨髓总细胞数的百分之一,但它们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个血细胞系统的祖细胞,增殖为各种成熟的血细胞,进入血液中发挥生理作用。
骨髓移植是将他人或患者自身的骨髓植入到患者体内,使患者恢复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通常分为(1)自体骨髓移植:由患者自己提供骨髓。供髓的前提是肿瘤患者经治疗后,瘤细胞在体内明显减少甚至基本消失,或肿瘤细胞未侵犯骨髓。(2)同基因骨髓移植:指同卵 供受者间的骨髓移植,骨髓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基因类型完全相同,无免疫学差异。(3)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由与患者基因类型相合的兄弟姐妹提供正常骨髓,或由基因类型部分相合的兄弟姐妹、亲属为患者提供正常骨髓,还可以由骨髓库提供基因类型相合但无血缘关系的志愿者捐献的骨髓。
近年来,骨髓移植在国际上发展很快。以白血病为例,我国白血病年发病率为10万分之4,每年新增白血病4万例左右,占35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每年因各类疾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的患者有400多万,白血病占1/10左右,经骨髓移植治疗后的临床治愈率为60%。 骨髓移植的先决条件是为患者寻找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完全一致的供者。由于目前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从亲属中找到配型相合的供者更加困难。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旨在从更广泛的人群中找出可以给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的供者。我国骨髓库的最高机构是中国红十字会所属的中华骨髓库,此外,各省会均建立有骨髓分库。捐献骨髓不会危害捐献者的健康,因此,每一个健康者都应当为骨髓库贡献一份力量,体现自己的爱心。
影响骨髓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移植时患者病情:一般讲从诊断至移植时间长,疾病处于进展期的患者疗效差,例如急性白血病在第一次缓解期做骨髓移植,疗效最好,复发率约为20%左右;而在复发期移植,再次复发率达50%以上。对于慢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法,疗效在慢性期最好,急变期最差。(2)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是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主要方法。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直接影响移植疗效。(3)移植物质量:何时采集骨髓、移植患者缓解质量及骨髓冷冻储存技术、骨髓净化效果等,均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质量。(4)年龄:供体、受体者的年龄都在20岁以下者疗效最佳,供体、受体年龄越大疗效越差。(5)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匹配程度:异基因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与其匹配程度密切相关,配型越完全一致者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