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之星
国内外乙肝新药盘点 杰华生物、东阳光……谁是研发之星?
7月30日讯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3月底发布了一份“全球乙肝流行、防治”的最全报告,作为全球乙肝流行大户的中国诸如患病人数、诊断率、治疗率等多项数据均处于不容乐观的位置。"世界乙肝第一大国"的帽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一直顶在中国头上。
全球乙肝发展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3.25亿人感染慢性肝炎其中约有2.57亿人患有乙型肝炎感染,7100万人患有丙型肝炎感染;2015年,病毒性肝炎共造成134万人死亡,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
中国是乙肝大国,有近1亿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全球乙肝携带者1/3。我国大陆目前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大约有8500万,其中有2000万~3000万感染者为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大约100万人已经进展为肝硬化,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新发肝癌患者约20万~30万人。如何将乙肝变为治愈,成为了无数人的渴望,以及药物研发者的巨大挑战。
乙肝难治的客观原因
1、乙肝病毒为部分环状DNA病毒,广泛存在于肝脏、胰腺、淋巴细胞等组织中,并且不断复制。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比较容易清除,但是组织细胞中的乙肝病毒很难清除。
2、免疫耐受。乙肝感染者很多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与婴幼儿水平传播的。幼儿的免疫系统的发育与病毒感染、复制是一起的,等到婴幼儿长大,免疫系统成熟后,免疫系统会错认为乙肝病毒是机体的一部分而发挥不了清除效果。
3、基因整合。初始感染乙肝病毒到发现明显症状开始治疗,通常会有一段很长的时期,这时已经发生基因整合。这个时候治疗,即便是各个指标下降或者转阴,细胞内整合基因的病毒在停药后可能会复制、表达,因此造成反跳、复发。
4、基因变异。只要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为阳性,可能乙肝病毒已发生变异。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已变异的病毒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容易复发率高、而且效果不好。
国内主流的两种抗乙肝治疗方法对比
目前国内的抗乙肝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免疫调节剂(干扰素),一类是直接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被称为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不良反应较多和价格昂贵是限制其使用的两大瓶颈。
目前国内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有五个,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这些药物均是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只能针对病毒的聚合酶,而对乙肝病毒的DNA没有作用。它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却不能彻底清除病毒。一旦病毒发生变异,将会产生耐药性。
国外在研乙肝药物:生命不息,研发不止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抑制剂(HBsAg抑制剂):病毒抗原分泌到血液中抑制了人体免疫系统对HBV病毒的免疫,在对HBV的“免疫耐受”及慢乙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表面抗原成为了目前诸多抗乙肝药物的靶标。Replicor公司的Rep 2139和Rep 2165能够快速消除了血液中的肝炎表面抗原,从而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并增加抗-HBs抗体效价。
HBV反义药物:反义药物主要指反义寡核苷酸(ODNs),根据核酸杂交原理 ,反义药物能与特定基因杂交 ,在基因水平干扰致病蛋白的产生过程 ,即干扰遗传信息从核酸向蛋白质的传递。Ionis与GSK合作开发的两款HBV反义药物能减少乙肝相关的病毒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病毒感染与复制。这两款新药均处于二期临床试验中,用于初治慢性乙肝患者。
RNAi疗法:RNA干扰药物由siRNA(silencing RNA)组成,通过干扰RNA来减少所有HBV的转录,即关闭所有的HBV基因产物的生产。目前,Arbutus Biopharma和Arrowhead两家公司是这块领域的领先者,研发管线中均有药物进入二期临床。
衣壳蛋白抑制剂:衣壳蛋白是用来保护乙肝病毒DNA的蛋白外壳,在调节HBVcccDNA的表达和稳定性中发挥作用
-
国内外乙肝新药盘点 杰华生物、东阳光……谁是研发之星?
7月30日讯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3月底发布了一份“全球乙肝流行、防治”的最全报告,作为全球乙肝流行大户的中国诸如患病人数、诊断率、治疗率等多项数据均处于不容乐观的位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