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微灵医疗开启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
全国多家医院加入首轮术中应用
深圳2024年12月5日 /美通社/ -- 在11月闭幕的2024年度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全会上,深圳微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灵医疗") 披露了已开启的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以北京宣武医院为代表的全国十余家知名三甲医院对该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各方专家的指导下,目前该研究已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重点医疗机构有序开展,首轮术中应用研究进展顺利。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手术室内,舒凯教授团队已经熟练使用微灵医疗自主研制的千通道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针对多例胶质瘤、癫痫患者的围手术期术中监测,完成了一系列精细脑神经电生理信号的采集。这是国内首批基于柔性电极阵列的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
本轮临床研究采用了微灵医疗自研成果,脑机接口系统的神经信号传感器"CORTEX-0型高密度网状超柔顺神经电极阵列"(简称"柔性电极阵列")以及配套的便携式颅内脑电监测仪。柔性电极阵列采用高生物相容性的柔性材料、微米级的超薄结构以及毫米级的电极触点密度。这种设计不仅使得电极能够紧密贴附在大脑皮层上,将对脑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还能稳定捕捉到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神经电生理信号。微灵医疗将持续以技术创新赋能临床实践,助力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方案,新型柔性电极阵列的临床应用研究正在稳步推进。
CORTEX-0型高密度网状超柔顺神经电极阵列
最新研发的便携式颅内脑电监测仪突破了传统床旁监测设备的局限性,信号采集器可固定在头罩内,控制器可随身携带,实现了患者日常活动状态下的连续监测。相比传统设备需要患者卧床监测的方式,大幅提升了患者活动自由度和监测数据的完整性。该设备受到神经外科和癫痫中心等科室医生的普遍欢迎,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十余家医院正在试用和申请试用。
随着后续临床研究的持续深入和拓展,高通量精准临床神经电生理研究将会帮助临床医生和脑科学家探究人脑的网络结构和功能的精细关系,促进人脑科学发现,提升医生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以上临床术中电生理研究在多家医院的成功推进,标志着微灵医疗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转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展现了微灵医疗的技术在业界的高度认可。
脑科学与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战略制高点,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国家战略性前沿科技研究方向。作为脑科技代表的脑机接口技术因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发展迅猛。脑机接口有望帮助使用者仅凭意念控制电脑和手机接入物联网,帮助瘫痪者脑控机械臂、轮椅、无人机等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失语者通过意念输出合成语音,还有可能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美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中国的脑机接口也不乏以微灵医疗为代表的积累深厚、见解独到的优秀研发团队。微灵医疗在脑机接口底层技术方面,除了特色的高密度网状超柔顺神经电极阵列,还自研了能够和该类电极最佳匹配的全植入体专用的脑机芯片。微灵医疗的脑机芯片已经完成了32通道采集刺激一体化及128通道超低功耗采集两个版本的研发,与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芯片相比拥有更低的功耗和噪声优势。
在此次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全会上,作为联盟总体工作组副主席和基础硬件组主席,微灵医疗创始人李骁健博士介绍了微灵医疗在脑机接口的底层部件、系统集成以及定制平台三个层次的成果,并发布了国内首个临床研究用全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定制平台。该平台采用的是全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设计,形体非常小巧,植入体厚度不到 Neuralink产品的一半,且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李骁健介绍:"无论是前面植入体的传感器、植入电子、面阵馈通和封装,以及外部的通信装置都是我们微灵医疗研发团队自己搞的。相较采用没有二次开发权的国外定制方案的其他植入式研发团队,我们基于自主技术的定制平台为植入式脑机接口的医工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模式。让科学医疗想法尽快转化为临床治疗实践,是我们全植入式脑机接口定制平台的使命。微灵医疗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希望我们的全植入式脑机接口定制平台能够为国内脑机接口的生态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全植入式脑机接口微系统(百通道级)WE-LINKING I型样机
微灵医疗在现场展出了全自主技术研发的全植入式脑机接口微系统(百通道级)WE-LINKING I型样机,并进行了功能演示。植入体采用无电池的全埋植设计,可实现高精度的神经信号采集、无线传输以及实时解析。该系统支持无线供电和蓝牙通信。现场的临床专家评价道,终于第一次见到从 PPT上走下来的有功能的植入式脑机接口实物了。会后,李骁健有感而发:"真正的科学家创业不只是去经营一家公司,更是在践行自己的科技产业观。"微灵医疗坚持自主技术、自主创新,聚焦颠覆性产品研发,以临床需求为指引,持续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数据,为推进我国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转化贡献力量。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标签:
- CeraVe庆祝“与皮肤科医生一起开发”护肤品二十周年:向皮肤屏障科学和创新致敬20周年
- 利奥制药慢性手部湿疹创新药Anzupgo®(德戈替尼乳膏)获批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 多肽药物设计与AI的创新融合:维亚生物的前沿探索
- 仑伐替尼联合疗法重磅突破:为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点亮生命新希望
- 《零售药店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规范》正式发布
- 长效全人源靶向TSLP抗体HBM9378/WIN378启动治疗哮喘的全球II期POLARI...
- 招商信诺发布2025上半年理赔报告:"秒级"理赔直付案件达14.27万件,最快31秒赔付
- 崔玉涛老师CBME首秀亮相澳特力展台,共研共创溯源成果引瞩目
- 康哲药业携手新交所 共话新兴市场产业国际化与医药出海新范式
- NTC进行的为期五年的药物警戒研究证实了白内障后手术固定剂量滴眼液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