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配制技艺亮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
10月12日,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本届非遗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名代表,携900余个非遗项目共襄盛会。
本届非遗节通过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组织开展了多项特色鲜明的非遗主题活动,生动展示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果。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药酒文化的鸿茅药业携鸿茅药酒八步古法配制技艺亮相非遗节展会,并参加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论坛与众多专家学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和讨论。
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营产品鸿茅药酒,始创于1739年(清乾隆四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早在2009年,鸿茅药酒酿造工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1年,鸿茅中医药酒文化以传统医药类别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4年“鸿茅药酒配制技艺”以传统医药大类、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古法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中华药酒作为中成药八大剂型之一,在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完整传承的经典名方、古法酿制技艺和临床应用案例变得越来越少。
鸿茅药酒始创于1739年,由67味中药材配伍制成,是一款具有近三百年应用史的经典大复方酒剂。与大复方密切相关的便是古法配制技艺。鸿茅药酒经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八步69道工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其中,鼎合是工艺的核心,改变了冷浸、酵酿旧法药效释出效率低、酒性或烈或寡的弊端,开创了古代药酒生产的热浸法时代。地养、泉浸工艺过程使药性不燥、醇厚有神,最终达到阴阳调和、众药归一的上乘品质。
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鸿茅药酒八步古法配制技艺入选“传统医学”类名录。这一荣誉的获得,得益于鸿茅药酒严格遵循古法炮制和传统制作工艺。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参观鸿茅药酒展位
从最初“前店后坊”的纯手工制作,到现代化、智能化的工业生产,新一代鸿茅人始终坚持传承古法技艺精髓和精工取繁制良药的质量观,严格遵循“八步古法”的工匠精神,用心保护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学赋能焕新非遗活力
恪守祖训,不忘初心,是鸿茅药酒传承发展的根基所在。今天的鸿茅药业,在古方古法传承的基础上,以学术论证、科技创新,进一步说明白讲清楚其疗效,赋予鸿茅药酒新时代传承发展新活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鸿茅药业在八步古法配制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制法,遵循GMP管理规范,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在质量管控方面,研究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生产管理水平的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实现对人、物、事的精细化管控。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实现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使得物流和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追溯、批次控制等更加快捷、可靠。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鸿茅药业积极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开展多元化活动,以直播、3D、短视频等形式融合多元传播场景等方式,探索面向年轻人的非遗文化浸润式传播。在今年6月鸿茅药酒八步古法非遗宣传月上,鸿茅药业在其文化馆进行了首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直播。直播中,八步古法的非遗配制技艺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并点赞留言。
文化弘扬传承民族瑰宝
非遗技艺汇聚了历代手艺人的坚守与努力,是手艺人不计成本的坚持和付出,其文化价值享誉国内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近年来,鸿茅药业举办了系列研学、溯源之旅活动,将非遗技艺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培养非遗发展的文化土壤。今年,在内蒙古向国内外游客推出的36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中,鸿茅文化馆成功入选。用珍贵的史料和历史老物件,以生动多元的形式,鸿茅文化馆展示了鸿茅药酒近300年的发展历程。值得一提的是,以真人演绎的方式,将鸿茅药酒非遗配制技艺“八步古法”,鲜活地呈现给前来参观的群众,得到一致好评。
积极创新“文旅融合”新模式,以旅游带动老字号文化宣传,是鸿茅药业这家老字号新的文化创新举措。
中医药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养生智慧和实践经验,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良药济世,精工取繁”。 始创于1739年的鸿茅药酒,其创始人王吉天先生为鸿茅药酒建立起严格的选药、配比及工艺规范,鸿茅药酒也因此创下了货真价实、功效独特的金字招牌。基于对传统医学的尊重和传承,鸿茅药酒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推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一张名片。未来,鸿茅药业将继续传承、发展和利用好中医药非遗文化,展现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积极承担作为中医药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使命担当。(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