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邻医网资讯频道
您的位置: 首页 >> 药企新闻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防治从“希望之灯”到“现实疗效”

发布时间:2021-03-18 13:56:16  来源:互联网

说到心脑血管疾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很高同时此类疾病是当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那为什么我们会得心脑血管疾病呢?该怎么预防呢?高危患者该怎么治疗呢?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防治从“希望之灯”到“现实疗效”

我们都知道血管系统是输送血液的通路,同时也是血液和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人体的血管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遍布我们的全身,最大的血管(心脏主动脉)直径可达3厘米,最细小的微血管直径仅仅只有10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十分之一。血管系统就像网络一样密布全身各个器官。所以人体血管,尤其是微血管形态的改变会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我们正常的血管内皮应该是光滑、致密的,这样才能发挥它屏障血液、分泌血管活性物质等多种生理作用。但是在“三高”也就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血管内皮细胞会慢慢的发生凋亡、脱落,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内皮损伤。内皮损伤之后,血中增高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等脂质物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得血管变厚、变硬。同时,发挥止血作用的血小板也会随之黏附、聚集在受损部位,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液在血管中不能正常通行,心脑缺血缺氧,血管壁失去弹性。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来说,体内的易损斑块就像是埋在人体内的一颗定时,威胁人体健康。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质越多,包膜越薄,就越容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物会进入血液,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就会引发心肌梗死,堵住脑血管就会引发脑梗塞等心脑血管事件。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防治从“希望之灯”到“现实疗效”

因此,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是防治冠心病、脑梗死的重要环节。那么一旦发现我们血管里产生了动脉硬化斑块,应该如何积极地干预和治疗避免向冠心病,脑梗死发展呢?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的抗疫成就被世界认可,中医药再次彰显了无可替代的价值,那么对于动脉硬化斑块的防治,中药是否有突出的疗效呢?我们发现早在2009年,由张运院士牵头完成的一项动物实验证实:通心络胶囊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稳定,稳定易损斑块,这是国际权威杂志首次认可中药的抗动脉硬化的疗效,并被国外专家给予极高评价,称“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的研究为冠心病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防治从“希望之灯”到“现实疗效”

紧接着由张运院士领衔、全国35家三家医院共同参与的“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CAPITAL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子刊《科学报告》上。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通心络治疗可延缓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在西方主流科技期刊上发表这样一篇关于复方中药研究的论文对于促进中医药实践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项研究是国际上首个中药干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循证研究,用证据和国际公认的评价方法再次证实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吴以岭院士表示,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张运院士这次进行的1212例临床循证研究为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提供了确切的临床数据,使这种希望变成了现实。

通心络胶囊可多角度全面保护人体整个血管系统,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但是具体我们该怎么服用呢?

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慢性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患者可以单独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易损病人(易损血液、易损斑块、易损组织)和具有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需要阿司匹林、他汀类、通心络联合应用的“金三角”方案。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科学用药,这样才会达到比较好的疗效。

通心络胶囊是吴以岭院士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总结出了“搜剔疏通”的用药规律,首创把虫类搜风解痉药用于冠心病治疗,该药1996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200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指导通心络研发的“络病理论及应用研究”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应用”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通心络胶囊是国家医保甲类品种和国家基药目录产品。安全有效的通心络胶囊使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防治从“希望之灯”到“现实医疗”。

标签: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