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室疾病 > 急性动脉栓塞

急性动脉栓塞

2014-04-24 16:21

   概述

    动脉栓塞系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周围动脉栓塞时,患肢出现疼痛、苍白、远处动脉搏动消失、厥冷、麻木和运动障碍。此病起病急骤,发病后肢体以至生命受到威胁,及早诊断和分秒必争地施行恰当的治疗至为重要。

   病因

    动脉栓塞的栓子可由血栓、动脉梗化斑块或碎片、细菌性纤维素凝集物、空气、肿瘤组织、脂肪、 、折断的导丝、导管尖,以至羊水等组成,但以血栓最为常见。后者大多来自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左心。

   症状

    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苍白和运动障碍。

   (一)疼痛: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
 
   (二)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由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

   (三)苍白、厥冷:由于组织缺血,皮肤 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青紫斑块。肢体周径缩小,浅表静脉萎瘪。皮下出现细蓝色线条,皮肤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皮温可降低3~5℃。

   (四)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检查

    多普勒血流仪可以判断栓塞的确切部位。

   治疗

    周围动脉栓塞后,治疗的早晚与肢体的存活有密切关系。因此,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治疗。

   (一)非手术法。

    1.肢体局部处理。

    2.抗凝和溶栓治疗:动脉栓塞后应用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等抗凝剂,可防止栓塞的远近端动脉内血栓延伸、心房附壁血栓的再生或发展和深静脉继发血栓的形成。

    3.解除血管痉挛的治疗。

    (二)手术治疗-栓子和血栓摘除术。

    栓子摘除术的疗效与手术时间的早晚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愈早愈好。一般在发病4~6h以内肌肉缺血而尚未坏死手术效果最佳。发病后6~8h,继发性血栓常未形成,手术疗效也最好。

    1、取栓导管取栓法。

    2、球囊导管取栓术。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皲裂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冬季过敏性皮肤病,通常发生在手脚,患...[详细]
脑卒中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中风”。近日,国际著名学...[详细]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生命与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癌症,仅次于乳...[详细]
  每个人都喜欢美食,尤其是女人,一看见好吃的就连路都走不动了...[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