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室疾病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医治疗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医治疗

2014-04-25 13:27

    本病的本质是正虚邪实,治疗应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及机体内正邪的消长进行辨证论治,又要注意整体观念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体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
标本兼治的原则。    ,

    1.气滞血瘀    ,

    证候特点:病程较短,神疲乏力,脘腹胀满,胁下痞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或疼痛,痛处不移。舌黯红或舌边有瘀斑,苔白,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    ,

    代表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减。    。

    常用药物:养血活血止痛用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行气活血,除满止痛可用乌药、延胡索、香附、枳壳等。

    基本处方:五灵脂10g,当归10g,川芎6g,桃仁10g,牡丹皮6g,赤芍10g,乌药6g,甘草10g,香附6g,红花10g,枳壳6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纳差者加焦三仙30g健脾消食;气虚者加黄芪20g、白术10g以健脾益气;常加三棱10g、莪术10g、牡蛎30g、鳖甲15g以加强破血软坚之功以消胁下痞块;发热者加黄芩10g以清热解毒。

  2.气血两虚夹瘀

  证候特点: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头晕目眩,不思饮食,面色无华,痞块坚硬,疼
痛不移。舌淡或黯,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八珍汤加味。    ;

  常用药物:健脾益气可用黄芪、五爪龙、党参、白术、茯苓;养血活血可用当归,川芎、生地黄、鸡血藤、赤芍;活血化瘀可用桃仁、红花;清热散结用青黛。

  基本处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10g,当归10S,川芎10g,生地黄15g,桃仁12g,红花12g,青黛5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理气止痛;纳差者加山楂、神曲、麦芽各30g健脾消食;瘀血重者加莪术10g活血化瘀;气虚,气短乏力者加黄芪20g、五爪龙20g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功。

  3.脾肾阳虚

   证候特点: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色胱白,痞
块日渐肿大,坚硬不移,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

   治法:温补脾肾,填精补血。

   代表方剂:右归丸加味。

   常用药物:温补脾肾益火之源-、附子、肉褂补肾填精益髓可用鹿角胶、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当归,阴阳并补;益气健脾以滋生化之源可用黄芪、白术。

   基本处方:肉桂3g(炯服),制附子10g(先煎),鹿角胶15g(烊化),熟地黄12g,山茱萸12g,山药12e,菟丝子15g,枸杞子15g,杜仲12g,当归10g,黄芪20g,白术10g。每日1剂,水煎服。    ,

   加减法:有浮肿者加茯苓15g、泽泻15g健脾利湿;纳差者加山楂、神曲、麦芽各
30g健脾消食。    ·

   4.肝肾阴虚

   证候特点:头晕目眩,低热盗汗,消瘦乏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面色苍白,痞块巨大,质硬不移,或见肌衄、齿衄。舌体瘦小色淡、苔白或少苔,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生血。

   代表方剂:左归丸加味。

   常用药物:滋补肝肾,填精益髓用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龟
甲胶、山药等;养血活血可用牛膝、当归、川芎;健脾补气以滋生化之源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
基本处方:熟地黄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鹿角胶15g(烊化),龟甲胶15g(烊化),菟丝子15g,牛膝10g,山药15g,黄芪15g,当归1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低热不退者加银柴胡10g、地骨皮10g以清虚热;亦可加赤芍10g、牡丹
皮10g以加强清泄郁热之功;脾大疼痛者加延胡索10g、三棱10g、鳖甲10g软坚化瘀止痛;盗汗明显者加浮小麦15g、煅龙牡各15g收敛止汗;疲乏、气短等加人参10g、麦门冬15g、五味子10g以益气养阴。

    二、其他治疗

    (一)中成药    ·

    1.大黄廑虫丸  每次1~2丸,每日2次。功效祛瘀生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或气血两虚夹瘀。    ’

    2.青黄散(青黛:雄黄:9;1)  每次3~4g,每日2次。功效解毒软坚散结。适用于脾大明显者。

    3.十全大补丸  每次1~2丸,每日2次。功效气血双补。适用于虚证为主者。

    4.河车大造丸  每次1~2丸,每日2次。功效滋阴补肾。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5.养血饮  每次10~20ml,每日3次。功效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型。

    6.云南白药  每次0.5g,每日2次。功效活血化瘀,止血止痛。适用于出血疼痛明显者。

    (二)针灸疗法    ’    ·‘

     胁下痛者,可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皲裂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冬季过敏性皮肤病,通常发生在手脚,患...[详细]
脑卒中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中风”。近日,国际著名学...[详细]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生命与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癌症,仅次于乳...[详细]
  每个人都喜欢美食,尤其是女人,一看见好吃的就连路都走不动了...[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