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室疾病 > 食管恶性淋巴瘤

食管恶性淋巴瘤

2014-04-25 12:38

食管恶性淋巴瘤

中国肿瘤临床 2000年第4期第27卷 论著选登

作者:宫立群 金庆文 张熙曾

单位:宫立群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科(天津市 300060);金庆文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科(天津市 300060);张熙曾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科(天津市 300060)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于食管者少见。现就我院收治者报道如下。

  患者为男性,47岁。以进食噎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下段可见多发充盈缺损,上段食管明显扩张,贲门正常,胃内未见龛影及充盈缺损。印象:食管下段恶性肿瘤,考虑为肉瘤。胃镜:距门齿25至40cm食管后壁可见外凸长条索状肿物,其表面大部分光滑,中间部粘膜呈浅溃疡并出血,肿物基底较窄,约占食管壁1/4。肿物长约15cm,其下级位于贲门口,贲门口僵硬,开闭功能消失。考虑为平滑肌肉瘤病理咬检:食管炎性坏死组织,符合溃疡病。B超:上腹部可见6.9cm×2.7cm范围低回声区,界清,回声均匀,可见气体回声,来自贲门及食管下段。

  于1997年12月16日在全麻下行三切口食管肿瘤切除术(右胸、左颈、上腹正中切口),探查见肿物位于食管中下段,该段食管明显扩张、增粗,约15cm×5cm大小,无明显外侵。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肉眼检查见食管长19.0cm,切端直径为2.5cm。肿物为14.0cm×4.5cm×4.0cm大小,呈巨大条索状,距上下切端分别为2.5cm,实性,凸出于粘膜表面,表面有破溃,切面呈灰黄色,质中等度硬。镜下检查: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异型明显,有滤泡结构,卵圆形,大小不一,核膜清,核染色质深。诊断:食管恶性淋巴瘤,B细胞中心型,上下切端阴性。淋巴结:胃左动脉旁2/8,食管旁1/3,贲门左0/1,胃小弯0/1,食管外膜1/1。术后第21天,给予COP方案化疗一次,于1998年1月14日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化疗、放疗。1999年5月随访,患者仍健在。

  小结 消化道是恶性淋巴瘤在结外器官中的好发部位,其好发部位依次是胃、回肠、结肠、阑尾和食管。发生于食管罕见,仅占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的1%以下。自1890年Stephan报告第1例食管淋巴瘤以来,Caruso(1970)统计1940年以前的英文文献仅见5例。1940~1970年报告32例,1970年以后计11例(杨侃1981)。

  食管恶性淋巴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吞咽困难和体重减轻,约占50%以上,另有40%的患者无吞咽困难,仅表现为一般的上腹痛,食欲不振等,甚至完全没有症状。这对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有些诊断是通过对全身播散患者的尸体进行尸检而得到的。本病发病年龄为30~71岁,平均55.5岁,无性别差异,大多数侵犯食管下段。值得提出的是,对于爱滋病患者,如果出现进食梗噎症状,需行食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食管恶性淋巴瘤的X线钡剂造影通常表现为结节状充盈缺损、管腔不规则狭窄、动脉瘤样扩张或呈静脉曲张样改变,很少形成溃疡;有时食管下段逐渐变细,与贲门失弛缓相似。食管恶性淋巴瘤除侵犯食管外,也往往累及身体其它部位,常见的有胃、肝和深部淋巴结,但极少在表浅淋巴结发现病灶。这究竟是肿瘤原发于食管转移到其它器官,还是肿瘤的多中心起源,目前尚无定论。尽管目前已制定出消化系统原发、继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价值不大,因67%~70%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确诊时已有全身转移。

  在治疗前如果能明确诊断,食管恶性淋巴瘤和身体其它部位淋巴瘤一样,多采用放疗和化疗。对局限病变及出血梗阻者,可予手术辅以化疗或放疗以提高疗效及延长存活期。

(1999-08-10收稿)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皲裂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冬季过敏性皮肤病,通常发生在手脚,患...[详细]
脑卒中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中风”。近日,国际著名学...[详细]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生命与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癌症,仅次于乳...[详细]
  每个人都喜欢美食,尤其是女人,一看见好吃的就连路都走不动了...[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