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2015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活动在杭州启动

2015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活动在杭州启动

2015-02-09 09:57

  1月30日上午,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肿瘤医院和浙江省癌症中心联合承办的“2015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活动,在浙江杭州启动。中国科协、WHO驻华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启动仪式。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倡议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早诊早治、保证有效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治疗等四个途径,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推进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据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快速变化,人口结构快速向老龄化转变,这导致我国肿瘤患者快速增长的同时,癌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高发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等亦居高不下,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这给我国肿瘤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作为国际抗癌联盟的成员和中国联络处,作为我国临床肿瘤学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自2009年开始,便调动行业资源,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世界癌症日”活动。6年来,在各专业委员会、省市抗癌协会和团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每年的活动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国际抗癌联盟通过以下四方面对主题进行了解读:

  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提倡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社会和环境的致癌因素是实现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到2025年过早死亡率降低25%的关键,也是实现《世界抗癌宣言》目标的关键。在许多国家,公众对癌症这个疾病存在着消极认知和误解。这些障碍就促使我们必须要努力提高公众对癌症预防,健康行为以及癌症早期表现的认知。个人和社会需要认识到至少1/3的癌症可以通过减少饮酒、健康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得到预防。如果减少吸烟,50%的癌症可以预防。除了上述四种常见的危险因素,紫外线防护也是预防皮肤癌的关键。另外,职业暴露和环境暴露,如石棉,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二、注重早期发现

  确保癌症早期筛查项目的开展,可以明显降低国家的癌症负担。对一些癌症早期症状的识别与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资源匮乏地区,这些检查往往花费少,而且不需要特别的诊疗技术,如口腔癌乳腺癌的检查。要依据国家的资源和疾病负担相应开展乳腺癌大肠癌宫颈癌的筛查。有证据表明,通过筛查可以使女性宫颈癌的死亡率降低80%甚至更多,30~40岁的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其患病风险可降低25%~36%。早期发现和改善癌症患者预后的第一步就是要提高认识。因为与晚期相比,在癌症早期发现并予治疗,其死亡率很低,且更易治疗。早期诊断的实施要符合当地的资源,文化理念与实际情况,并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早期筛查项目应该列入到卫生体系。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做好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会对成功进行早期筛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使所有癌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在不考虑地域差异和因治疗癌症所导致的经济困难的因素外,所有人都有权平等地接受优质、高效的癌症治疗。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大多数癌症都需要多方寻求合适的治疗手段。国家癌症防控计划应该考虑提供全方位的包括预防、诊断、早期发现、常规治疗和姑息治疗方面的多学科癌症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放射治疗在一些高收入国家已被证明是一个经济的癌症治疗方法,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同样被证实。所以政策制定者、医疗从业人员、患者和照护者应该进一步提高使用现代化放疗技术的意识,并从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四、最大限度提高生存质量

  理解和应对癌症对人类情感、精神以及身体上的创伤将会最大限度提高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和看护者的生存质量。开展整体化、以患者为中心及多学科综合实施癌症防控,将对提高癌症治疗效果,改善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和看护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政府应该承诺将癌症晚期姑息治疗纳入国家卫生事业中,并给予财政支持, 同时也将癌症姑息治疗纳入专业人员的培训课程之中。 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来确保使所有的癌症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癌痛缓解以及姑息治疗。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看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也会从头发来判断,乌黑亮丽的头...[详细]
  怎么护发效果最好   1、多吃海藻   头发的光泽度很大程度...[详细]
  更年期心慌气短是更年期感到燥热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女性在40-...[详细]
  人的身体是个循环系统,那怎么才能利用好这个循环来增强自己的...[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