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日常 无需紧急 世界避孕日:从容“避孕”是女性掌握生育自主权的开始
全球每年发生高达1.21亿次意外怀孕,相当于每天33.1万次,这意味着每天超过33万女性因为避孕失败而处于现实困境1。《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趋势与特征》论文统计,已婚育龄妇女婚后人工流产风险高达63.9%,可见中国女性即使具备比较成熟的两性经验,依然严重受困于避孕失败问题2。
9月26日世界避孕日前夕,超头部自媒体北辰青年发起“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现状调研”,更是清晰体现了年轻一代对避孕方法和避孕药物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
"安全期没事的"、“体外控制射精”、“及时刹车就好了"……不科学的避孕观让初尝人事的很多女性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而大部分受访的 对避孕药物的基本类别和使用方法半知半解,“避孕药有区别吗?短效不就是紧急?”、“短效就是效果短一点?紧急就是紧急的时候吃?”诸如此类的错误回答比比皆是。
女性避孕史:一部女性生育自主权的觉醒长卷
回顾从古至今的女性避孕史,前半段绝对是 “离谱行为大赏”,后半段才逐渐走向 “科学 ”—— 为了掌握生育自主权,女性真的在“坑”里摸爬滚打了太久。
第一阶段:古代“硬核避孕盲盒”。封建社会的女性作为男权的附庸,甚至没有自我身体的使用权和照看权。古埃及人会用蜂蜜和树胶做成杀精的栓剂放进女性的阴道;古罗马把柠檬片裹上海绵塞进体内当 “天然屏障”,甚至迷信 “事后打喷嚏能把精子喷出去”;中国古代用水银、麝香避孕——你的“堕了么”订单已送达。
第二阶段:19-20 世纪 “觉醒反击战”。直到 19 世纪初,“生育掌控” 才终于从 “个体瞎试” 变成 “群体抗争”。美国女权主义者玛格丽特・桑格直接扛起 “节育运动” 大旗,告诉女性:“你的身体你说了算,生孩子不该是被强迫的义务!” 20世纪初避孕套问世,随着科学不断进步,也带来了女性身体的自主革命。
第三阶段:避孕药的研发和普及。真正的 “自由”,是科学给女性 “靠谱选项” 。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宫颈黏液等方式达到避孕效果。拜耳从1923年开启性激素研究,到1961年推出全球首款口服避孕药Anovlar®,再到 2000年含第四 激素-屈螺酮的短效避孕药问世至今,持续整整100多年不断探索突破女性健康的科学疆界,将短效避孕药从“很靠谱”的选择升级为对身体更“友好”的选择—— 屈螺酮贴近天然孕激素活性,自带抗雄、抗盐皮质的双重 buff,避孕效果稳(正确用>99% 有效),推动避孕药从“单一避孕”的工具,进阶为“守护生育力”的科学解决方案。而每颗小小的避孕药片剂中,彰示着女性重新掌握生育自主权,科学避孕,让每个选择都充满力量。
当女性从容“避孕”:坚持主体性开启多样人生蓝图
短效避孕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进步之一,因为它从根本上给了女性前所未有的自我掌控权。
若眼前的关系让人疲惫,她不必困在原地,有底气开启新的旅程;若所处的环境少了公允,她不必默默妥协,有勇气为自己发声。无数个这样的 “不将就” 叠加在一起,就成了让生活越变越好的实在力量。。避孕药让女性自主决定自己的生育时机,也由此把人生规划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它重塑了整个社会的组成结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还有每个女性个体对待人生的看法。
拜耳与澎湃新闻联合打造的播客项目中,围绕 “女性翻越成见这座大山”,邀请两位嘉宾展开深度对话。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果壳网主笔游识猷对此无比推崇,“避孕药出现以后,女性生育的紧迫性被大大缓解,她可以重新排序她的人生模块。这让很多女性从命运的接受者变成了人生的设计师。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母亲的预备役,她成为学者、成为艺术家、成为企业家,她第一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这是开启她们人生多样性的一把钥匙。”
小红书百万粉丝情感博主 阿文就是Aya ,她结合自身观察与思考,分享了对短效避孕药与女性自主权利的独到见解:短效避孕药是女性坚持主体性的极大倚靠。“培养主体性,能够植入换位思考、辩证思考的思维习惯。在处理各种生活问题时,习惯性地问自己,‘我身边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干扰我做抉择?’‘如果我是另外一个角色我是否会做同样的抉择?’’排除干扰因素后,我是否会做同样的决定?’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关键节点上,会让你更加从容自由。她应该会把生育视为构建自我、体验世界的主动方式,而不是被催促、被逼迫去完成的被动任务。短效避孕药在正确服用的情况下,避孕效果大于99%,可以让你更有效管理地自己的生育计划,进而管理自己的人生蓝图,从掌控自己身体开始,把爱自己当成日常。”
1.该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于 2022 年 3 月 30 日全球发布的《2022 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主题为 “被忽视的意外怀孕危机”。
2.该数据来源于《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趋势与特征———基于1997~2017年4次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