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早诊早治系列科普活动官宣启动
7月12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儿童医院承办的“儿童肿瘤早诊早治体系建立专题研讨会暨内蒙古地区儿童肿瘤防治高级学习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中,由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童肿瘤专委会联合主办,儿童肿瘤关爱协作组承办,中国抗癌协会-向日葵儿童小儿肿瘤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儿童血液病和肿瘤分会及北京润保芳德公益基金会等多家基金会联合承办的“儿童肿瘤早诊早治2025系列科普活动”正式官宣。
会议期间,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的专家代表,向媒体介绍了儿童肿瘤防治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专家们围绕儿童肿瘤防治的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分享,积极推动“儿童肿瘤早诊早治”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王焕民:构建完善的儿童肿瘤早诊早治体系迫在眉睫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名誉主任王焕民教授深切感受到儿童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
“自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推动相关工作,在北京儿童医院建立了国家儿童肿瘤监测登记中心。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为126.48/百万,每年约4万名儿童 血液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五岁以上儿科群体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王焕民教授指出,儿童肿瘤发病率相对不高,但致死性强。在无法像常见多发病那样大规模常规筛查的前提下,构建更加完善的儿童肿瘤早诊早治体系迫在眉睫。”
在防治层面需要明确,儿童肿瘤发病机制与 迥异,多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网络失衡,而非长期外部环境刺激引发基因突变。患有综合征(多种畸形合并)的孩子、有肿瘤遗传倾向或家族病史的孩子,以及年龄较小的孩子,都是儿童肿瘤的高危人群。因此,在产前诊断及儿童保健的关键阶段,也需要关注肿瘤的防治。这需要医生和家长两方面的努力:家长可通过家庭自查,如洗澡、换衣时触摸检查等方式发现异常表现;儿科保健也应着重关注肿瘤早期迹象,共同推进早诊早治工作;同时,需要借助媒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向家长及公众普及儿童肿瘤知识,推广家庭自查方法,逐步提升公众意识。
董岿然: 儿童肿瘤早诊早治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儿童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
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这类肿瘤发病散发且种类繁多,虽然单一病种相对罕见,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总体病例数量并不少。另一方面,儿童肿瘤治疗思路与 肿瘤不同,以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为例,通过综合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90%,这凸显了儿童肿瘤专科医生专业、系统的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副书记董岿然表示,我国现有的三级诊疗网络虽已实现儿童疾病全覆盖,但基层医院医生由于接触病例较少的客观原因,我国儿童诊疗水平依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他强调,儿童肿瘤早诊早治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儿童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医生的专业教育,一方面做好与三级医院的对接工作。
董岿然医生特别分享了云南德宏的成功诊疗经验:过去这些边远地区几乎无法开展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治疗,如今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定点帮扶机制,我们可以将诊疗方案直接对接至当地医生,实现初步治疗;通过公益慈善机构协助,采取"患儿来沪手术"或"专家赴当地手术"的方式实施关键手术,有效解决了医疗可及性和同质化问题,显著提升了边远地区儿童肿瘤的整体诊治水平。
赵强:儿童肿瘤早诊早治推广的成果与挑战并存
随着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系列活动的开展,公众对早诊早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家长对孩子早期异常症状的就医意识明显增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原党委副书记赵强教授介绍,以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腹部实体肿瘤为例,越来越多的病人能较早到医院就诊排查,这是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尚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组织协调方面,该工作需要全社会、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共同参与,涉及筛查对象组织、医疗资源调配及公众宣传等多层面工作,需进行完善整合。
其次,检测手段层面,早诊早治检测手段需更加方便、经济且能早期发现问题。
最后,公众意识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早诊早治的认知,让潜在高危人群重视并主动参与,科学对待早诊早治。
金润铭:提倡分级诊疗,提升区域诊疗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儿科主任金润铭教授强调,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基层医生的肿瘤早期发现与诊疗能力。
医生应提高警觉性,抓住儿童入学、入园体检等关键节点进行筛查,同时加强科普宣传让家长认识筛查的重要性。在诊疗方面要实行分级诊疗,基层医院负责初步接诊并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制定治疗方案后患者可返回基层继续治疗,形成"就近医疗、同质化治疗"模式。对于需要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患者,可推荐至就近发展较好的地级市医院就诊。目前地级市医院大多具备实施条件,部分县级医院也有开展意愿。
通过医疗联盟加强区域协作,以省级医院带动基层发展,既能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又能提高治疗效果,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苏雁:儿童肿瘤早诊早治对患者意义重大
作为罕见病,儿童肿瘤无法像常见多发病那样进行大规模常规筛查。据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苏雁教授介绍,在我国,约50%的神经母细胞瘤病例存在确诊前辗转多家医疗机构的特征,四期(已转移)病例比例高于国外。她从临床经验中分享了早诊早治对于儿童肿瘤治疗的重要意义:在诊断非肿瘤专科门诊病人时,比如:在支原体肺炎高发期,因拍片子偶然发现的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瘤体小,相关肿瘤指标更低,多数手术切除即可治愈,很少转移。
谈到如何与政府、医院、媒体合作扩大项目影响力,苏雁教授表示,与政府合作,旨在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推动儿童肿瘤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或相关政策规划。与医院协作,需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多医院联合的筛查、诊断与治疗网络,提升整体诊疗水平与覆盖范围。
王晓云: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防治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王晓云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分享了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在儿童肿瘤早诊早治方面的防治实践。她指出,作为全区妇儿医联体的牵头单位,多措并举提升儿童肿瘤防治水平。医院依托全区妇儿医联体建立了儿童肿瘤筛查协作机制,通过制定统一的筛查标准和转诊流程为基层工作提供规范指导,并定期开展基层医师专项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儿童肿瘤的识别与转诊能力,构建起"基层早发现、上级精准诊疗"的上下联动格局。
在提升诊疗能力方面,医院积极申报自治区儿童实体瘤诊疗中心,引进国际先进诊疗设备和技术,深化与国内顶尖儿童肿瘤中心的合作,通过专家会诊、技术协作等方式,让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党委副书记王晓云强调,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化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儿童肿瘤的认知;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诊疗技术,推动AI等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完善早诊早治检测项目。同时要着力强化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构建高效防治网络。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儿童肿瘤防治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王晓云表示,相信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必将在儿童肿瘤防治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为儿童健康成长筑牢坚实防线。
专家们从多维度展现了我国在儿童肿瘤早诊早治领域的持续实践与探索。同时也强调,防治儿童肿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院、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协同努力。会上,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儿童肿瘤关爱协作组轮值主席,来自北京润保芳德公益基金会的徐濛分享了协会在“儿童肿瘤早诊早治”公共科普方面的推进情况,介绍了公益组织在儿童肿瘤早诊早治推广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具体落地化实施方案。
从公益组织角度,未来各基金会将积极发挥组织自身职能和影响力,积极主动协调社会资源,推进儿童肿瘤早诊早治科普工作,为实现“早诊早发现,早治早安康”的共识贡献绵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