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防衰老揭秘:长度变化影响寿命与癌症风险,科学干预或可延长
2009年,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及Jack Szostak因研究“端粒与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成果被高度评价为有望揭开衰老与癌症的奥秘,自此端粒与端粒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图片来源: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百度百科
端粒长度,一个与人体衰老紧密相关的指标,初生婴儿的端粒长度约为十五至二十千碱基,随后逐年缩短。健康年轻人的端粒通常由八千至一万个核苷酸构成,而端粒长度的变化往往预示着个体的衰老进程及潜在疾病风险。
犹他州大学遗传学家Richard Cawthon的研究指出,端粒较短与寿命缩短有关,特别是在六十岁及以上的群体中,端粒较短者死于心脏病和传染病的概率显著高于端粒较长者。同时,端粒较长者的平均预期寿命较端粒较短者长出五年。
此外,美国杨百翰大学的新研究显示,持续进行高水平身体活动的人群拥有更长的端粒,而久坐的成年人端粒最短,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生活方式对端粒长度的影响。
在癌症风险方面,肿瘤细胞通过增加端粒酶来维持端粒长度,从而实现更频繁的分裂并避免凋亡。多项研究表明,端粒长度可预测癌症风险,并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潜在靶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更长的端粒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特别是神经胶质瘤、卵巢癌、肺腺癌等多种癌症。
除了癌症,端粒长度还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密切相关。患有先天性发育不良症的人群端粒变短速率远高于正常人,面临更高的早衰、早逝及感染危险。同时,端粒缩短也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联。
因此,保持端粒长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因虽决定了个体的生命路程,但通过科学干预或可改变衰老速度。诺奖得主也曾忠告,想要长寿,需照顾好自己的端粒。
华健端粒泰健康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融合多项生命科学诺奖成果,经过多年研究,通过修复端粒磨损,提高细胞活性,延缓衰老,守卫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