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谷溪是著名作家、诗人,但在陕北,世人更知他是不知疲倦的文坛伯乐,在长达十年“营务文学这茬庄稼”的岁月里,他更像一位荷锄老农,扶助起一颗颗文学幼苗,这些人日后走上文坛,均不曾忘却依旧守望在故园里这位父兄一样的老人。
从延川走出去的知名作家海波说:曹谷溪见官大一品,见民 分。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说:他家门口路过一个乞丐。曹谷溪拽着乞丐的胳膊回到家里,说:拜识,上炕。
乞丐坐下后,他忙着烧水、沏茶。茶泡好了,他把茶杯捧给乞丐,握着他的手说:暂时受点儿难没关系,以后出头的日子还会有。乞丐激动得看着他,眼睛里湿漉漉的。曹谷溪被他感染了,背过身,揩去眼角的泪水。
给乞丐吃了一顿饱饭,临走时,又给他包里装了几个馍馍。
乞丐从门口往出走,曹谷溪一直将他送至大门口,看着乞丐远去的背影,他心里酸楚难耐。他真希望此人能再来家里几次,他在心里说:虽说我也没什么锦衣玉食,管待他几顿粗茶淡饭却是力所能及的。
如若是遇到政府官员,他就拍着胸膛,说:谷溪,诗人。
黄河畔女诗人李巧琴说1987年延安文学第一期上发表了她的诗歌。后来,因为她的诗歌中出现了一个关于情爱的句子,被当时定性为“毒草”“ 。”
一次地区会议上,有领导批评曹谷溪不应该发她的这首诗。
面对领导的批评,曹谷溪非但没有推卸责任,还与领导据理力争。且安慰作者道:坏事里头有好事哩,最起码延安文学界都知道你是写诗的女子了。
有些基层作者见到他后自卑的不好意思说话,曹谷溪就用幽默、风趣的玩笑和他们交流,这么一来,对方就少了许多约束。
不论他的工作量如何大,只要有文字追求者捧了书稿请他指教,他都耐心、细致的指明问题,同时也提出修改意见。
有时候他加班完成工作任务,而后在寂寞长夜里翻阅业余作者捧来的稿件,每每半夜三更才入睡。也有关心他生活的人说:你如此卖力是为甚啊!那些年轻娃娃的稿子让他放着么!哪天有空了再看。
哎!娃娃们爱哩么!咱们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没理由不帮他(她)们。
如果哪位作者因为生活或其它问题而放弃写作时他就动用一惯的方法和技巧:鼓励、批评、劝说,直到对方重新提笔。家里人有时候也埋怨他:你自己是个好意,万一遇到不明事理的人嫌你麻烦咋办?
曹谷溪微笑道:没关系,扶植的一个是一个。
有些乡下的青年作者来延安后,曹谷溪为了给他们省下食宿费,就把他们留在自己家里吃饭,把办公室的钥匙交给他们让去住。
他曾多次对初学者说:在浮躁的社会,谁不浮躁,谁就有可能是成功者。
曹谷溪的工作精神尤其值得每个人学习。
那是一个大雨如注的周末,街道上四处都是积水。作家加路说就是在这样一个日子,本来又是周末,他还要赶至文典办排剩余的稿子。一进办公室,他就坐下来稳稳当当的工作了。快下午两点时,他还不出去吃饭。其他工作人员让他吃饭,他头也不抬,说:快完了,弄完再吃。就这样一直工作到下午四点,生活助理才强把他从座位上拉起来。
就是用这样的精神他主编了绥德文库、志丹文库、延川文典、和西北作家文丛。
他谦虚、大度,曾对一位文友说:即使我们的身躯能撑起一片蓝天,我们仍要把自己看成大海中的一滴水。
我的乡党苗秋艳在QQ日记中记录了一些记忆和感悟。她本来是没自信投稿的。不料,被曹谷溪看到后,主动帮她修改了一番,还发在了一家刊物上。
作家海波那一年要去青海,为了赶车,他几乎是跑进火车站的。海波刚开始检票,曹谷溪在后面也急匆匆地赶来了,呐喊海波停下。原来,他是担心海波装束太简单被人家瞧不起,给他送发蜡来了。
1989年秋天,海波在西安已经搬了好几次家了,每次搬家都耗时耗力。曹谷溪从其他朋友处得知这个消息后,半夜里找到海波,让海波的家属住在延安,并且拍着胸脯说:住房的问题额来解决。
当时,延安市刚开发了一幢商品楼,主要面对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那时候,市文联一位领导也得到了一套,那人不想要。曹谷溪就对海波说:能买哩,是个好机会。
他说的很诚恳,海波心里也想买这套房子,可是,他囊中太羞涩了,不敢拍板。曹谷溪豪爽地说:钱的事你不要为难,你有多少出多少,剩下的我借给你。
曹谷溪当时也没有现金,可喜的是他有一院房产,他就将房产证抵押给银行,替海波贷款。
曹谷溪的大义精神鼓舞了海波,促使他解决了住房问题。
他曾经对几个文学青年说:我老汉恨不得把肚肚里的东西都给你们倒出来作家张北雄说:“只要到了延安,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去曹老师那里坐坐,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每次临别,老师再忙总要亲自送到楼梯口,说一声,你走,我在这里看你。于是尽管不回头,也知道老师在身后用温情的眼神看着自己。
几年前,有外省的朋友来延安,想去路遥墓地祭拜。曹老师刚好生病了,而且病情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手术。但他为了亲自陪他们,强忍疾苦,没有告诉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顶着烈日,陪朋友们爬上延安大学的文汇山。朋友们还没离开延安,老师就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路遥在延安住院时,食量越来越小。曹谷溪看到他虚弱的身体,在他面前故作自信地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怎么可能连肝上的一点儿病都治不好哩?
在医院里安慰了路遥,自己又匆匆忙忙的赶回家。一路上,他的眼睛总是湿润着。心底下一遍又一遍的对自己说:应该不会有事的,但愿这个兄弟能重新振作起来。
回家后他坐在椅子上,心里还在想着哪里有高明的大夫或者更好的医院。妻子喊他吃饭,他端着碗对妻子说:路遥怕是不行了,现在他想吃甚,咱就给做甚。
天刚亮,他就起了床,刮了几颗洋芋,压在擦子上擦成丝儿,拌上面蒸了起来。快早饭时,洋芋擦擦熟了。曹谷溪又在小锅里熬了西红柿汤,将洋芋擦擦和汤以及豆钱钱稀饭一并拿往医院。
可是路遥看着这些可口的饭食,尝上几口就吃不进去了。他又想起了家乡的红枣,将红枣与枸杞熬了汤端至路遥的病床上。
下午,他又在家里做了杂面、抿节等一系列路遥平时喜欢吃的家常饭急匆匆地送至医院。
诗人李巧琴说:在延川一个文友的书籍发布会上,曹老师风趣地说,栽枣树不如砍枣树,砍倒一棵老枣树,在老枣树倒下的地方,就会冒腾腾地长出一片小枣树。他就是那棵应该砍倒的老枣树。
曹谷溪做了40余年的编辑工作,他说:编辑工作是非常崇高、伟大的工作。一个主编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发现、支持一大批基层作者,他们将是不朽的。
有时候凌晨一两点,他还忙碌着手头儿上的事情。女作家闻方在QQ上劝他早点儿休息,不要太劳累。他说: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得抓紧干活。
有几次从政的机会,但是为了追求文学、扶植文学新人,他都放弃了。他说:我还是继续营务那一茬叫文学的庄稼。每每有文学追求者登门拜访,他都会说:在诗文最不值钱的时日,请记住陈忠实先生的一句话,文学依然神圣。成天想当官想发财的人就不要搞文学。去摆地摊卖水果好了。
因了曹谷溪的鼓励、扶植,很多文学新人才得以在文学这条独木桥上走了过来。
现在,已经是古稀之年的他,依然不闲着,稍有时间就与青年作者交谈写作经验。
作者曹江,青年作家,陕西网人物专栏特约主笔。生于1991年,陕西延川人,近年来在红豆、南方文学、延安文学等纯文学杂志发表小说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