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天贵:杏林园中竟风流
杏林园中竟风流——记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院长贾天贵
本网记者 刘永生 通讯员 冀泽平
图/工作中的广元市中医院院长贾天贵
他是农民的儿子,有着泥土般的淳朴。他是复退军人的楷模,有着坚强的脊梁。他是一位白衣战士,有着崇高的情怀。他待人谦和,为人正直,处事低调,办事干练,襟怀坦荡,正是这些魅力,使他在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他就是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院长贾天贵。
梦想,在大山深处放飞
图/贾天贵为患者作胃镜检查(1989年)
贾天贵,1957年1月出生于广元县范家公社一个农民家庭。当时农村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使他老早便萌生了改变命运的梦想。 十四岁那年,他初中毕业后,开始跟随范家公社卫生院贾正荣老先生学习中医,从此他便和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五岁时在广元卫校“广元县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八个月。十六岁时因工作需要,跟随贾老先生调下寺公社卫生院继续学习中医。医学的神圣和奥秘,激发了他更强的钻研精神和更加远大的志向。
在贾正荣和简学贵两位老先生的精心指导下,他学习格外刻苦,经常点起煤油灯背汤头,学脉诀,读温病,研伤寒……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跟随师傅背起药包袱走村入寨,送医上门给群众刮骨疗伤、诊治疾病。
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他还经常跟随师傅上山采回各种草药,足迹遍布宝轮和范家的高山峡谷、田间沟坎。师傅见他学习认真,人也勤快,深得喜爱,一些疑难疾病总是让他先把脉,先诊断,师傅最后再进行修正。对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师傅总是亲自带他过苗,讲解药理及其功效。
十六岁时,经领导和师傅的推荐,贾天贵再次走进广元卫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深造。经过几年的跟师学习,接受师傅的言传身教,以及在广元卫校的正规培训学习,他掌握了大量的中医和西医知识。从此,下寺公社卫生院又多了一名中西兼备、医德优良、群众信赖的赤脚医生。贾天贵常说:做人先修德,学医更重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有群众生病了,总是马上出门,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
青春,在雪域高原绽放
图/贾天贵出席广元市委第六次党代会
十八岁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十八岁也是敢想敢干的年龄。
1974年,贾天贵响应党的号召,毅然选择了当兵入伍,去部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此,他在西藏阿里这片雪域高原上一当兵就是15年。巧的是,就在贾天贵离开阿里4年后,孔繁森也来到阿里任地委书记。
阿里地处西藏高西北部,平均海拔在4500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艰苦的环境正是磨练人的机会。贾天贵一到部队,凭借自己系统学习了中医和接受过正规医学学校学习的从医经历,首长安排他到部队医院当了一名护士。面对医学新的领域,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勤学苦练,很快便打针输液样样在行,深受部队官兵好评。1975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 。1982在部队换防时,他担任前线医疗队队长,在过膝的冰雪中徒步引导车辆数小时,受到部队嘉奖,荣立三等功。
贾天贵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哪怕再苦再累再忙,总不忘钻研文化知识,自学了高中所有文化课程。机遇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在部队教学体制改革后,他于1984年顺利考取乌鲁木齐军医学院,成为该校医疗系的一名学员。从赤脚医生到军队护士再到军医的变迁,从助理军医到军医职称的转变,使他在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攀越高,技术等级达到十一级,官至营职。
艰苦的条件铸就了坚韧的品格。贾天贵不怕苦不怕累,总是全心全意为基层官兵的健康服务,为西藏各族群众服务,在医学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他经常冒着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到下设的八个基层哨所巡诊看病,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听诊、把脉、发药、打针,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下,在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边,处处都留下了他巡诊看病的身影,并多次出色完成部队首长的医疗保健任务。
忠诚,在新的岗位书写
1988年1月,贾天贵转业了。他没有选择条件优越的省市,而留在当时经济和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的家乡,成为广元市中医院的一名医生。他当过门诊医生,做过胃镜,打过B超,坚持奋战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尽管每一项工作都是一次挑战,他总是干得一次比一次出色,深受病员和医院领导与同事的信赖。
贾天贵出色的管理能力被领导看中,1988年9月起担任广元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1990年9月担任办公室主任兼院长助理。1994年8月起担任副院长,分管后勤工作。在后勤管理方面,他主持修建了医院第一栋职工宿舍楼,修建了河街分院、门诊大楼、住院大楼、上西分院等业务用房,均被评为优质工程。他勇于改革,2000年广元市中医院开全省先河,率先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成功组建广元市中祥医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兼任董事长。他精于管理,积极拓展业务,狠抓市场营销工作,为单位和职工创造了福利,忠实践行了一名军转干部和一名 员的对单位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图/贾天贵向卫生部部长张文康汇报工作
2003年之前的广元市中医院,由于受体制、机制以及其他历史局限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医院发展面临危机,许多职工迷茫悲观,仅短短几年时间内,先后有58位业务骨干辞职离院另谋出路,医院发展举步维艰。就在这危难时刻,经公推公选,贾天贵担任广元市中医院院长。
刚一上任,困难接踪而至:职工待遇普遍很低,大量聘用人员没有转正,人心极不稳定,近半职工租房居住艰难度日。医院设备设施陈旧,病房破烂不堪,门诊和住院业务工作量继续下滑,大家把目光聚焦在新任院长贾天贵身上。
“向我看,不如跟我干”,贾天贵响亮地喊出了口号。他充分依靠职工,广纳群言,三十四条意见建议汇聚案头。“全员聘用制改革”、“以岗定薪”、“绩效考核”、“中层干部竞聘选拔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提案议事制度”等纷纷出台,内部活力不断激发;一批批业务骨干纷纷走向上级大医院进修深造,临床新技术得到蓬勃开展,每年都有十多项新技术填补市内空白;核磁共振仪、螺旋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电视腹腔镜、四维彩超、关节镜、血液净化仪等新设备投入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并彻底改变了过去靠“三根指头、一个枕头”诊病的落后面貌;狠抓医疗服务质量,一大批医疗核心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医疗安全更有保障;加强中医药技术运用,71个中医适宜技术全院推广,广泛运用临床,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打造品牌亮点,骨科、针灸科、肛肠科、老年疾病科等专科建设步伐加快,顺利建成省级重点专科,针灸科被主管部门确定为广元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名老中医“传帮带”稳步实施,新的市级省级名中医不断涌现,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成效凸显,业务工作量迅速攀升,医院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辉煌,在杏林园里创造
“医院必须走质量化、规范化、特色化道路,绝不能停留在低层次发展!”贾天贵在狠抓医疗质量和中医特色、专科优势的同时,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医院升级上档,“四川省精品中医院”目标如期实现,2005年建成国家“三乙”医院,2010年一举跨入国家“三甲”行列,2012年以全省地市级中医院最高分通过国家“三甲”复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东风。实力的跃升,使当年的“丑小鸭”身变“白天鹅”,每年都有来自省内国内50余家医疗机构参观学习,考察取经,发展成就令人艳羡。
“硬件不改善,发展就是白谈!”5.12地震造成全部业务用房受损,近三成D级危房急需拆除,这么多住院病人往哪里放!贾天贵拂去泪水,科学谋划,争项目,跑资金,找市上、到省上、去北京,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顺利落实。项目启动了,他经常吃住在工地,查质量,看安全,催进度,灾后重建第一、第二住院大楼于市直属医疗机构率先建成,新增病床800张,全市一流的ICU、层流手术室、病房投入使用,服务档次服务能力迅速提升,抢占了先机,发展的天平再次向广元市中医院倾斜。
图/2008年贾天贵受邀赴美国、加拿大进行中医药学术交流(图为正在加拿大学术交流)
“医院条件改善了,不抓服务我们又会退到从前!”贾天贵总是身怀忧患,心系病员,持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假如我是一个病员”换位教育,评选“最佳医生”“最佳护士”,授予“委屈奖”,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坚决向“红包”“回扣”挑战,用优质文明的服务无数次赢得病员的感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广元市中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广元市十佳群众满意单位”、“广元市最佳医德医风单位”等一大批殊荣。截止2015年底,广元市中医院固定资产、年住院人次分别是他刚当院长时的9.2倍和13.6倍。2015年业务收入是2003年的26倍,医院还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广元市 、四川省中医系统唯一一家“全国文明单位”。
如今,医院发展了,有人劝他歇一歇,他却始终闲不下来,依然坚持每天最早到达医院,最后才离开;总是不厌其烦地走进病房,询问病员还有什么需求,及时改进服务;总是每逢贫困患者无力救治时,积极倡议并带头捐款。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市委市政府将东坝万源新区44亩土地,以及原市委党校及周边31亩土地划拨给广元市中医院。当前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5亿元、新增床位500张、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老年康复综合大楼。正在积极启动投资2亿元、23层、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建设。正在加快以PPP模式建设总投资不低于3亿元,设置高端妇产床位150张和501张医养结合床位的万源分院二期工程建设,将于2016年二季度破土动工。
到2020年,全院编制病床数达到1200张、医养床位达到1200张,临床一级科室达到30个,职工总数达到1500人,建成2-3个国家重点专科,把医院建设成技术一流、服务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在川北地区和陕甘毗邻地区有突出竞争力,有更大影响力的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建成川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贾天贵精湛的管理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系统优秀 员、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优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省医院管理先进个人、广元市追赶跨越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和广元市优秀领导干部,兼任广元市中医学会会长、省老年医学会副会长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没有比人再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如今,贾天贵这个从范家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仍踌躇满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医的发展,正向着更远的目标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