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看胆固醇
高胆 血症被认为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有百害而无一利”是很多人对“胆 ”的基本“认识”。这种心态往往使人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希望吃的胆 越少越好,最好没有。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对胆 的看法,无论是血清胆 ,还是膳食胆 ,均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客观评价。
胆 是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首先,胆 是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可以列举出胆 的很多益处:
胆 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
胆 是很多重要激素和维生素合成的前体
胆 是大脑、肝脏等重要脏器的组成部分
缺少胆 ,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胆 仅有约30%来自膳食
其次,胆 仅有约30%来自膳食,而70%则来自体内的合成。若严格限制膳食中的胆 ,则体内合成将增加;反之,若膳食摄入的胆 较高,则体内合成将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二者保持动态平衡。也许,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一些长期吃素食、膳食胆 摄入很低的人也可能出现血胆 增高。
胆 通常与其他营养素共存于膳食中
再次,由于胆 通常与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部分维生素、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等)共存于膳食中,过分限制胆 ,有可能同时限制了其他有益营养素的合理摄入,这对健康是不利的。
富含胆 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主要有肥肉、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动物内脏等。无论对健康人还是冠心病患者,均应少吃或不吃这些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摄食动物性食品。相反,适量摄入瘦肉、鱼类、牛奶、鸡蛋等,对维持人体健康是必需的。
临床上将血总胆 增高称为高胆 血症。目前,我国医学界将血清总胆 水平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合适范围<5.20 mmol/L (200mg/dl)
临界升高5.23-5.69mmol/L (201-219mg/dl)
高胆 血症>5.72 mmol/L (220mg/dl)
很多临床研究已明确,血清总胆 水平增高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 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大,时间也越早。血清总胆 每降低1%,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但另一方面,血清总胆 降到多低合适?对此,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血清总胆 过低可能引发脑出血或使癌症的发病率增高,特别是对老年人,这一点可能更有意义,但这尚需大量的流行病学的证据来证实。有一些恶液质的病人,血清胆 可降至很低水平,这其实是重度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可能造成不良的临床结局。
调节胆 水平的建议
因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尽相同,建议您预约国际医疗部营养科门诊。营养科专家将为您制定个体化的营养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