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评论:鸿门项羽悖论
酒 徒刘邦,本不在项羽眼下。成为汉王又统领天下,项羽肯定始料不及。
历代评家皆认为,是项羽在鸿门宴上给了刘邦机会,才有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如果项羽当初置刘邦于死地,会省了许多麻烦 ,西楚霸王项羽则稳坐大一统江山。
历代抑刘扬项,已成气候,把刘邦说成是乱臣贼子,将项羽描绘成盖世英雄。仔细推敲,这种成论有悖于历史的真实。
刘邦喜酒,与贩狗的樊哙结盟似有天然的默契。至于樊哙后来成为皇亲国戚则另当别论。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刘邦已经先入咸阳,且士气正旺,取得天下似在股掌之间。况且,士兵的“称王”呼叫声也是此起彼伏。
这时的刘邦如果脑袋一热,真的揭杆而起,那是要坏事的。刘邦的聪明,这时就表现出来了。他非常的冷静,率部赴鸿门之宴,不得已才“起如厕”,最后“战略转移”。如果刘邦是急性子,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重庆谈判时的蒋介石与 。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惹得 写下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句子。
虽然都说不能单以成败论英雄,但“胜者王侯败者贼”又怎么说呢?(文/白沙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