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超级厉害的医生是怎样一种体验
最近网上很火的一个话题引发众多网友讨论,话题发起者是医生子女,号召网友说一说家里有一位医生存在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众多网友各发奇招,说出的答案引起众多医生家属共鸣,只可惜小编家里并未有一位超级厉害的医生老爸老妈。
多数网友的感受无非是家里有医生,看病叫一方便,从小到大没进过医院,什么病都内部解决了,第一次去医院的时候连挂号都不会,这种看似调侃的经历羡煞不少网友。比别人知道更多的医疗常识,从小就能细数各种医疗器官也是很多人的感受,但引发讨论最多是几乎九成以上的医生都拒绝让子女从事医疗行业。
“以前,在我上学的时候,80年代,只有学习好的,学习要那个尖子生才敢报医科,医科是很难考的,我想让你去了解了解现在是不是尖子生在考医科,早就不是了,我们也做过调查,在前几年我们很多医务人员他的子女不选择学医,他的家长也不推荐他的子女学医,那你说他的收入是好呢还是不好?”安好医疗团队的的负责人李景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医生职业体面、受社会尊重,不少普通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对医生的看法都这样说。可真正的现实是,隐藏在这份看似体面工作背后的辛苦及诸多不为人知的抱怨。从住院医生到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生一路考过来,不少医生年过半百还在跟考试打交道,现有的医疗体制之下,任你水平再高,拿不到相应的职称,工资待遇也不会涨。同时,医生的才能和专业技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医生收入的重头反而是药品 ,这种情况下,各种医疗乱象如何杜绝,医生如何将所有的热情放在治病救人之上。
谈起为何不让子女继续当医生,很多年长的医生给出的最具体直接的答案就是,医生工作太幸苦,加起班来没日没夜。“我就一个闺女,可不愿意让她这么辛苦,女孩子到年龄该嫁人了,成天忙工作,圈子又窄,连个男朋友都找不到”,在采访安好医生周娅时她这样回答,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医生家长的心声,我一辈子都在干医疗工作,从原来单位退下来又来到安好,做起互联网医疗的一名在线医生,就想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少受一些病痛的困扰,我热爱我的工作,现在的工作也给了我施展余热的机会,在线问诊相对于以前的面诊有自己的优势,很多日常小病通过在线问诊能治疗的就不用去医院了,在安好团队里,像我这样的老医生,老专家不在少数,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些医疗问题,比之前在医院的参与感更强,互联网医生是一个新兴有前途的职业,但如果子女选择做医院的全职医生我就不赞成,家里有一个医生足够了。
近年,移动医疗的迅速发展,在改变整个医疗行业格局的同时,也为医生的就业环境带来变化,不少移动医疗企业试水互联网在线问诊业务,医生资源成了众多移动医疗企业争抢的对象。但由于受限于现在的医生执业现状,虽然政策逐渐开放,允许部分科室的医生试行多点执业,但仍然不足以填补市场缺口,所以不少移动医疗企业开始瞄准全职的互联网医生,这对医生的就业现状无疑带来巨大的改变。在安好的医疗团队里有清华的医学博士,解放军第305医院的科室骨干,从业四五十年的老专家,传统医院的从业经历给他们在现在的互联网医院的工作很大帮助。
在以前的观念里,医生离开医院似乎便没有了用武之地,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为医生提供额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在采访几位年轻的互联网医生的就业选择时,他们的回答普遍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对他们来说更有施展的余地,同样能运用自身的专业,而且能接触到不少专业之外的行业知识,为他们的职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待遇也比之前有了提升。这种医生与行业发展的相互需要、相互补充,促进了行业发展的同时,新的医生从业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医疗背景下医生从业大有可为
争议越多受到的关注越多,这句话在医疗行业同样适用。一直以来,医疗行业和医生职业从来不缺少关注,争议与荣誉并存的现象也在这个行业越发突出,诉说医生行业苦与累的不在少数,但整个行业的发展势头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在医改大环境之下,整个行业与医生职业在受到关注的同时,国家从政策着手开始改观,动用多方之力改革,医生的就业环境和待遇逐渐走向更加公平、明朗的轨道。
同时,伴随着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医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将更加多元。行业的发展,让机会与挑战并存,更多的医生调整观念适应新的行业趋势,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规划出了不同以往的全新道路,移动医疗的迅速发展,让更多的医生从业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