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应活在艾滋病阴影下
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刚刚过去,而在很多人眼里,“艾滋病”仍是一个与吸毒、死亡、歧视相关联的字眼。有这样一个年轻群体,他们当中大多并非艾滋病感染者,却因艾滋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是“艾滋遗孤”。
2002年,智行基金会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一项以教育为重点、全方位培养艾滋遗孤的公益项目,通过提供学费、生活费、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援助,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青年继续完成学业,带领他们走出自卑,自信地走向社会。
行动:筹亿元助艾滋遗孤完成学业
13年前的一次探访中,智行基金会主席杜聪将目光聚焦到了艾滋遗孤身上,“有一次去河南探访艾滋家庭,发现很多人的孩子都因贫穷辍学在家。那时医疗不发达,染上艾滋病的人我们帮不了什么,但他们的小孩不一样,如果我们不提供帮助,他们很可能会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有些人还可能会因此步入歧途。”
2002年,杜聪针对艾滋遗孤开展了关怀教育项目,通过社会募捐、义卖等形式为艾滋遗孤筹集助学经费,“后来我们还开展了一个叫‘爱启未来’的社会企业项目,与企业合作雇佣受艾滋病影响的妇女手工制作环保袋,然后把环保袋销售给合作企业,所得款项在除去成本后直接投入到艾滋遗孤助学。”该项目的资助标准为小学生310元/年、初中生520元/年、中职生3800元/年、高中生4000元/年、大学生5700元/年。截至目前,投入资金累计已超过1亿。
落地:在广州试点开展亲子活动
除了助学以外,艾滋遗孤项目还包括心理辅导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阿光是该项目在广东片区的负责人,据其介绍,艾滋遗孤项目落地广州的援助主要以心理辅导为主,包括家访、夏(冬)令营、艺术辅导等内容。截至今年,该项目共组织了42次夏令营,超过800名艾滋遗孤受益。
2014年,该项目以广州为试点首次推出亲子活动,在为艾滋家庭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上,帮助艾滋遗孤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很多艾滋遗孤都因为艾滋病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变得自卑内向,有些甚至会辍学。要想改变孩子的心态,首先要改变父母的心态。很多感染艾滋病的家长也有自卑心理,父母的不自信会影响到孩子。”
自去年3月起,艾滋遗孤项目在广州组织了40个艾滋家庭开展了3次亲子活动,通过聊天、沙龙、玩游戏的方式为其建立亲密关系。阿光表示,通过活动,不少家庭的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孩子们也逐渐变得活泼,“参加亲子活动的艾滋遗孤中有些是感染者,他们之前会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同,但参加活动后,他们发现原来还有很多跟他们一样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没有压力,性格也逐渐变得活泼起来。”据杜聪介绍,待亲子活动的模式成熟后将逐步推广至西南地区。
收获:近半受助者转身成为施惠者
截至目前,艾滋遗孤项目在全国15个省共资助超过了20000名艾滋遗孤。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受助者在毕业后加入智行基金会工作,从原本的受助者转身成为施惠者。
王艳超,就是其中一个。河南小伙王艳超自高二起便接受艾滋遗孤项目的助学援助,2011年大学毕业后正式成为智行基金会的一员,并成立了海星手工坊,致力于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农村妇女提供自助发展的平台。读初中时,王艳超所在的村子因“卖血经济”大规模爆发艾滋病,“我当时是住校的,每周回村时都会看到有人在办丧事,我父母也在那两年因卖血染病。”2004年,村子被国家划为重点村,他的生活也从此被阴影笼罩,“亲戚开始不来往了,以前关系很好的同学知道我家住在那个村子后也因害怕而逐渐疏远我。我变得很自卑很压抑,不愿意与 流。”大一时,王艳超成为智行基金会的志愿者,“那段时间我看到了很多比我更悲惨的人,同时也通过参加智行的活动,在广州见到了很多帮助我的陌生人。那时我就觉得,我没有理由再消沉下去,想为我们这个群体做一些事情。”
2013年,王艳超成立了海星手工坊,组织受艾滋病影响的农村妇女生产环保袋、衣服等手工制品,帮助她们自立自强,实现人生价值,“我主要负责产品设计的开发和销售,所得利润在扣除成本、妇女工资和手工坊的拓展资金外,全部用于艾滋遗孤项目,用来帮助更多的艾滋遗孤走出阴影,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