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传统习俗 你不知道的健康秘诀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汤毅提醒,过端午节应“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即根据天津人的具体情况过节,不要拘泥旧习俗。
旧习俗:饮雄黄
雄黄含砷汞不利于人体健康
雄黄,α-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紧密状块,或者粉末,条痕呈浅桔红色。雄黄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雌黄(As2S3)、辉锑矿、辰砂共生;产于温泉沉积物和硫质火山喷气孔内沉积物的雄黄,则常与雌黄共生。不溶于水和盐酸,可溶于 ,溶液呈黄色。置于阳光下曝晒,会变为黄色的雌黄和砷华,所以保存应避光以免受风化。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 。
汤毅主任介绍,雄黄本身是一味中药,大多外用,因雄黄里含有砷、汞等成分,不利于人体健康,市民不要图新鲜喝雄黄酒。还有些人会沿袭自制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头部、鼻尖、耳垂或抹在身上驱邪避疫的习俗,这个做法也非常危险,因为自制时掌握不好用量,可能会出现脑骨后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状况。
旧习俗:吃粽子
胃肠不好者建议少吃粽子
人们在端午节有用苇子叶包糯米粽子的习俗,糯米助热生湿,用苇子叶包着可起到一定的清热作用,但胃肠不好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人群建议少吃粽子。汤毅主任介绍,用荷叶蒸米饭也可起到与粽子类似的饮食效果,因为荷叶可消暑利湿,健脾升阳。如果单纯为了祛暑,可吃些冬瓜、西瓜等食材;若体内有热,可在端午节喝些绿豆汤来清热解暑。
旧习俗:插艾草
过敏体质人群谨慎“跟风”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端午节有将艾草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的习俗。艾草能达到灭菌、 、驱蚊虫等效果,但过敏体质人群要谨慎“跟风”,别因驱蚊而勾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玻此外,天津端午节时不像南方一些地区那样炎热,蚊蝇数量并不庞大,不一定要插艾草,采取紧闭室内门窗或开纱窗通风等措施即可起到防蚊蝇、去除病毒和细菌的效果。
旧习俗:赛龙舟
在临水环境运动也可健身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本市也经常举办大学生龙舟赛。端午节时健身运动很重要,不要因为怕热就宅在家里、办公室里不出来。汤毅主任介绍,中医有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借助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机,尤其在端午节前后,稍微活动一下可使气血流通,代谢加快后促进代谢产物排出,有利于阳气的及时补充。端午节时赛龙舟虽是一项很好的户外体育活动,但不是所有市民都能参与。建议此时多去海河沿线景观带等临水的地方做大步走、慢跑等运动,或进行游泳等亲水运动,同样可达到健身效果。在相对凉爽的临水环境中运动,即能达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受暑热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