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草药库 > 雷丸

雷丸

2014-07-17 09:21

  雷丸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等地。秋季采挖,洗净,晒干。生用。

  【药性】微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

  1.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本品驱虫面广,对多种肠道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尤以驱杀绦虫为佳。治疗绦虫病,可单用研末吞服,每次20g,日服3次,多数病例虫体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出;与槟榔、牵牛子、木香、苦楝皮等同用,可治疗钩虫病蛔虫病,如追虫丸(《证治准绳》);与大黄、牵牛子共用,可用治蛲虫病;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可用治脑囊虫病。

  2.小儿疳积。本品具杀虫消积之功,主入阳明经以开滞消疳。常配伍使君子、鹤虱、榧子肉、槟榔各等分,为末,乳食前温米饮调下,如雷丸散(《杨氏家藏方》);亦可以雷丸配伍使君子、苍术,另以鸡蛋入药蒸食。

  【用法用量】入丸、散,15~21g。一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

  【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剂。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热60℃左右即易于破坏而失效。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

  2.《名医别录》:“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3.《本草求真》:“雷丸味苦而咸,性寒小毒,本竹余气所结,得霹雳而生,故有雷丸之号。功专入胃除热,消积化虫,故凡湿热内郁,癫痫狂走,汗出恶风,虫积殆甚,腹大气胀,虫作人声音,服之即能有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一种蛋白水解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此酶为一条 链的糖蛋白,含较多的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含量较低,其中蛋氨酸含量高达31.5%。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强,酸性溶液中无效。其对酪蛋白、酯有水解作用,尚有凝乳、溶菌作用。此外,尚含雷丸多糖S-4002、钙、铝、镁等。

  2.药理作用:本品驱除绦虫是通过该蛋白酶的作用,使虫体蛋白质分解破坏、虫头不再附于肠壁而排出;50%雷丸乙醇提取物对猪蛔、蚯蚓及水蛭有杀灭作用;在5%雷丸煎剂培养液中,经5分钟可使大部分阴道毛滴虫虫体颗粒变形;雷丸多糖S-4002有抗炎及提高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雷丸素对小鼠肉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生雷丸粉,青壮年每次60g,年老体弱、脾胃虚寒者每次40g,10岁以下儿童每次30g;槟榔,青壮年100g,年老体弱、脾胃虚寒者60g,10岁以下儿童40g,煎水3次浓缩为100~200ml,分2次服;晚睡前用温开水送服雷丸粉一次,次日晨起及中餐前1小时,用槟榔煎汤送服生雷丸粉各1次,治疗绦虫病100例,总有效率100%(云南中医杂志,1997,2:20);溶囊素注射液(雷丸提取制成的无菌水溶液)治疗脑囊虫病30例,治愈22例,基本治愈6例,好转2例(中医函授通讯,1998,2:32);雷丸研粉,0.4g/kg/每次,当日分早、中晚3次温水冲服,次日晨起空腹服槟雷煎剂(槟榔片50~80g,雷丸粉15~20g)为一次治疗,最多服3次,治疗小儿顽固性食积腹痛40例,总有效率100%(河北中医,1989,5:29)。另有用雷丸治疗钩虫病蛲虫病、滴虫病、丝虫病、厌食症等。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研究发现,僵蚕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科学服用...[详细]
  用中药来调理身子是很多朋友会选择的,那么你知道中药也治疗酒...[详细]
  冬季进补吃什么中草药比较好呢?从中医角度来说,冬季是最佳的进...[详细]
  治疗女性不孕中医药膳有哪些?生活中有的朋友非常喜欢中医养生,...[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