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草药库 > 蒲公英

蒲公英

2014-07-17 11:04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夏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鲜用或生用。

  【药性】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肿疔毒,乳痈。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用治乳痈肿痛,可单用本品浓煎内服;或以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也可与全瓜蒌、金银花、牛蒡子等药同用;用治疔毒肿痛,常与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腹痛,常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同用;用治肺吐脓,常与鱼腥草、冬瓜仁、芦根等同用。本品解毒消肿散结,与板蓝根、玄参等配伍,还可用治咽喉肿痛;鲜品外敷还可用治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本品苦、甘而寒,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用治热淋涩痛,常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同用,以加强利尿通淋的效果;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单用取汁点眼,或浓煎内服;亦可与菊花、夏枯草、黄芩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2.《本草备要》:“专治肿、疔毒,亦为通淋妙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蒲公英 、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肌醇和莴苣醇、蒲公英赛醇、咖啡酸及树脂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或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卡他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钩端螺旋体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TMP(磺胺增效剂)之间有增效作用。尚有利胆、保肝、抗内毒素及利尿作用,其利胆效果较茵陈煎剂更为显著。蒲公英地上部分水提取物能活化巨噬细胞,有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提示本品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

  3.临床研究:据报道,蒲公英尚可用于其他疾病,如:用蒲公英与山楂、桑寄生、黄芪、五味子同用,可治疗高血脂症37例,其中35例均获良效(新中医1988,2:28);另用蒲公英配伍乌梅、大黄、五味子等药水煎服,治疗乙型肝炎44例,HbsAg转阴者36例,效果良好(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5:43);用蒲公英与大黄、茯苓、砂仁水煎服,治疗表浅性胃炎42例,显效36例,有效5例(山东中医杂志1996,2:64)。此外,蒲公英还可用于急性黄疸肝炎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盆腔炎泌尿系结石、小儿热性便秘以及多种感染性炎症。

  4.不良反应:蒲公英副作用较少见。口服煎剂偶见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等胃肠道反应,亦有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等。服用酒浸剂有头晕、恶心、多汗等反应,少数病人出现荨麻疹并发结膜炎,停药后消失。部分病人服片剂后有胃部发热感。个别病例在静脉滴注蒲公英注射液后出现寒战、面色苍白青紫及精神症状;肌注可致局部疼痛。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研究发现,僵蚕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科学服用...[详细]
  用中药来调理身子是很多朋友会选择的,那么你知道中药也治疗酒...[详细]
  冬季进补吃什么中草药比较好呢?从中医角度来说,冬季是最佳的进...[详细]
  治疗女性不孕中医药膳有哪些?生活中有的朋友非常喜欢中医养生,...[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