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室疾病 > 小肠移植治疗小肠功能衰竭

小肠移植治疗小肠功能衰竭

2014-05-28 16:10

    胃肠外营养虽可满足小肠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需求,但亦存在诸多弊端,如导管引起的败血症静脉血栓形成、肝功能不全等。因此,许多学者将研究转向小肠移植,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Sudan等介绍了他们进行小肠移植的经验 。
    
    Sudan等于1993-1998年间共进行了28例小肠移植( 8例,儿童20例)。供体血型和身材需与受体相配,并要求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27例供体在输用UW液前静脉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OKT3。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吻合于受体的肾下腹主动脉,供体门静脉分别吻合于受体门静脉(9例)、肠系膜上静脉(9例)、下腔静脉(9例)和右肾静脉(1例)。供体近端空肠与受体近端胃肠道吻合,供体远端回肠与受体结肠吻合(27例),另1例受体行回肠端造瘘。
    
    术后口服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泼尼松龙,术后最初3个月将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维持在20~30ng/dl,并常规使用前列腺素E17天,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1周),抗真菌药(6~8周)和抗病 (2~3周)。术后5~7天通过胃管或肠管输要素膳食,2~3周进食。术后最初4~6周做内镜检查并行活检每周2次。出现排异反应时静脉注射甲泼尼松龙10mg/kg/d 3次,并增加他克莫司剂量,使血药浓度增加25%。顽固排异反应用OKT3。
    
    结果显示,患者和移植小肠1年存活率分别为93%和71%。移植小肠功能丧失的原因为超急排异(1例)、急性排异(5例)、患者死亡(1例)、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在第1年内每例患者发生排异反应中位数2次(0~11次),大多数(60%)排异反应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
    
    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开始肠内营养,大多数(23/28例)病人出院时移植小肠恢复功能。术后在ICU治疗中位数为5天,住院中位天数为33天。外科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2例)、筋膜裂开(3例)、腹腔或黏膜下出血(7例)。其他常见并发症有病毒性肠炎(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等。由于没有根据HLA配型来选择供体,所以全部患者HLA配型都较差,无法确定加强配型对移植小肠存活率的影响。
    
    依靠肠外营养维持生命的小肠功能衰竭患者1年生存率为78%~97%,因此小肠移植仅用于有致命肠外营养并发症的患者,移植小肠存活问题阻碍其广泛应用。小肠移植的排异反应发生率远高于肾移植肝移植。为了降低小肠移植排异反应,许多医学中心试用了各种免疫抑制方案,但均未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造成移植小肠功能丧失高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排异反应和感染较难区别,从而导致治疗失误。
    
    小肠移植病人术后第1年90%以上的病例并发感染。中心静脉插管、抗排异治疗均可增加感染,另外小肠保存、 排异反应和肠道感染等均可造成肠损伤,严重时可致溃疡、黏膜剥脱,肠黏膜完整性的丧失可使细菌和其他肠道微生物通过黏膜进入体内,发生感染。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皲裂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冬季过敏性皮肤病,通常发生在手脚,患...[详细]
脑卒中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中风”。近日,国际著名学...[详细]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生命与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癌症,仅次于乳...[详细]
  每个人都喜欢美食,尤其是女人,一看见好吃的就连路都走不动了...[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