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解释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骼感染,包括骨髓、骨质、骨膜。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其它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均能引起骨髓炎。引起本病的感染途径有三:①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经血行到达骨组织引起骨髓炎,即血源性骨髓炎;②由于割伤如开放性骨折、 弹伤感染后发生的骨髓炎;③从邻近的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组织,如端指感染所引起的指骨骨髓炎,在三种感染途径中以血源性骨髓炎最为严重和常见。
热毒炽盛流注筋骨 由于疗毒疮疖,扁桃腺炎。麻疹。伤寒等病后热毒未尽,深蕴入内流注于骨,繁衍聚毒为病。
外伤感染 因开放性损伤或跌打损伤,借伤成毒,侵延注骨为病。或因肢体软组织感染湿热内感,深蕴入里,留于筋骨经络阻隔,气凝血滞,腐筋蚀骨蕴郁成脓。
正气亏损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附骨疽》臼;“夫附骨疽者,乃阴寒入骨之病也。但人之气血生平壮实,虽遇寒冷则邪不入骨”。因正气虚弱,正不胜邪,毒邪深窜入骨,这是本病的内在因素。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由于化脓菌进入血流引起,常见病灶如疖、痈,毛囊炎,扁桃腺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有查不出原发病灶的。血流中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决条件,但还必需具有诱发条件才能致成骨感染。其条件如下:①机体抵抗力减弱,久病初愈,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着凉等;②局部抵抗力降低:创伤造成局部抵抗力降低有利细菌繁殖:⑧细菌毒力大小:细菌毒力大者,发病重,细菌数少毒力小者,发病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