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饮食 > 太挑食小心引发肾囊肿

太挑食小心引发肾囊肿

2015-03-26 15:06

  肾囊肿是囊性肾疾病的一种,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的。遗传性肾囊肿多为肾多发囊肿,常双侧发病,有家族史,多有症状;而非遗传性肾囊肿多为单纯性肾囊肿。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造成各种肾病发生,囊肿性肾病的发生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饮食情况对囊肿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没有节奏的饮食,会引发肾囊肿

  很多人在饮食上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这样不仅影响到了胃健康,还会影响到肾脏的健康,引发肾囊肿。过饥则营养不足;过饱则易伤及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并且发生气血流通障碍。

  2、不干净的饮食,会引发肾囊肿

  在饮食上不卫生,很容易使患者的“肚子疼”,一般都是这些废物到肾脏后,很不容易排出体外,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轻者易致肠胃疾病,重者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3、在饮食上过度的偏好,也会引发肾囊肿

  很多人在饮食上,当遇到好吃的则会大量的吃,不喜欢吃的则会一点也不吃,这样很容易刺激胃,间接的刺激到肾脏。比如多食生冷寒凉,则易伤脾胃阳气,多食辛温燥热则可使胃肠积热,再有五味偏嗜,久则易伤内脏。

  肾囊肿饮食注意有要点

  1、要注意过咸类不吃(包括腌制类)、辛辣刺激类不吃(包括辣椒、酒类、虾、蟹等)、被污染的不吃(包括腐烂变质的,剩饭剩菜等)、烧烤类不吃,而肾功能不全或发生尿毒症者还应注意豆类及其制品不吃、限制动物类高蛋白食品、油腻类食品等。

  2、水的摄入:各种肾脏疾病由于发病原因不同,病程不同,治疗措施也不相同。在轻度肾衰时,由于肾脏浓缩功能下降,体内代谢产物需要较多的水分才能从肾脏排出,因此,肾脏病如无明显的水肿、心衰高血压时,不应盲目限水。特别提醒的是那些慢性肾衰的病人,不要认为肾衰就得严格限制水分,如果过分限水反易加重肾功能恶化。

  3、食盐的摄入:控制食盐时,根据病人病情和肾功能程度作调整,并非所有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都要严格限盐。

  4、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腹部创伤,肾脏肿大比较明显时宜用吊带代替腰带,以免引起囊肿破裂;一般半年复查一次(包括血压、尿常规、肾功能和B超);避免一切肾毒 物;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作B超检查。

  5、讲营养肾囊肿患者宜食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素食物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

  6、不偏食,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牛奶、鱼虾等均可食用。

  肾囊肿患者如何饮食?

  (1)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主证可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腹部不适、五心烦热、夜寐欠安、面色潮红、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而弦等。此型多见于多囊肾高血压者,宜采用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等治则,其饮食调养方如下:

  天麻、杭菊花、牡丹皮各12g,白芍、石决明各30g,夏枯草、怀牛膝、生地、泽泻各15g,茯苓、益母草、丹参各20g,粟米100g,白糖适量。前12味水煎取汁,入粟米煮成粥,加白糖调味即成。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2)阴虚内热、迫血下行型主证可见腹有肿块、腰膝酸痛、五心烦热、口干喜饮、尿热色赤、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此型多见于多囊肾血尿者,宜采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等治则,其饮食调养如下:

  知母、黄柏、炒蒲黄各12g,生地、淮山药各15g,山萸肉、丹皮、炒栀子各10g,泽泻、茯苓各20g,小蓟30g,生藕片300g,盐、味精各适量。前11味水煎取汁,入生藕片煮酥熟,加入盐、味精调味即成。每日1剂,分2次佐餐服用。

  生地、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茜草各30g,白芍、丹皮、香附各12g,血余炭、蒲黄各10g,甲鱼肉块300g,料酒、葱、姜、盐、味精各适量。前10味水煎取汁,入甲鱼肉块及调料煮酥烂即可。每日1剂,分两次佐餐服用。

  (3)下焦湿热型主证可见尿热尿频尿急尿湿尿痛、腰腹胀痛、发热、口干不欲饮或饮水不多、大便偏干或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此型多见于多囊肾尿路感染,宜采用清热利湿等治则,其饮食调养方如下:

  通草、灯芯草各3g,车前子、萹蓄、瞿麦、川牛膝、泽兰叶各15g,制大黄12g,栀子、生甘草梢、广木香各10g,连皮冬瓜肉片500g,盐、味精各适量。前11味水煎取汁,入冬瓜煮酥熟,加盐、味精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网友跟贴
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生活经验
  水果是女性养生必不可以的食物,只是冬天这么一冷,很多人对喜...[详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之后就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了,冬天很多...[详细]
  很多女性在青春期发育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乳房发育过小,...[详细]
  冬天吃什么暖胃?   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之一,...[详细]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林江涛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陈欣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